當前報紙日期:  2020-09-14

詩的唱和,詩的地標

蕉椰
2020-09-14

  詩的唱和,向來是古典詩的傳統,現代詩可以延續這把香火嗎?當然可以,不宜當成主流,何妨聊以助興!今年的六月十二日,從現年八十九高齡的泰國華人詩翁嶺南人賜寄一首贈我的《漂水花》開始,至二十日的八天內,我與泰華嶺南人、張永青、楊玲、梵君來往唱和,得詩十首,以《泰菲詩情》輯名刊於《商報》的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薪傳》副刊,誌念兩地詩緣。
  中國著名畫家、作家豐子愷曾取齋號為緣緣堂,寓緣緣無盡。同理,我與泰華詩友的詩緣也是緣緣無盡。七月二十七日我把當天發表於《世界日報》的專欄文章《詩的星空》微信給嶺南人詩長,二十八日他旋即發來同題贈詩《詩的星空》,直到撰寫此文的九月八日,四十天左右,我倆一來一往的唱和詩竟然多達三十七首,他二十一首,我十六首,而且都是二、三十行的詩作居多,我取輯名為《泰菲詩緣》。這輯詩中有兩個時常出現地理地標:湄南河、巴石河。
  微信與臉書的便捷,確實拉近了詩朋文友之間的距離,卻也時不時因政治、信仰、理念的互異而引發爭議,甚至是在微乎其微的一點點文字上的曲解,皆可能引發許多不必要的誤解而傷了感情,所以,適時的離開社交媒體或修煉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在面對網絡交流時似乎是非常必要的考驗。有弊必有利,網絡的互動極大地縮短了等待的時間,好像我們的泰菲唱和,簡直就是零時速。
  我與嶺南人詩長年紀相差四分之一世紀,相識交往也已達四分之一世紀,但在詩的世界裡完全沒有了年齡的差距,有的只是與詩的賽跑、與詩的拔河。我們可以在詩中穿越古今中外,與心儀的詩仙、詩聖、詩魔舉杯對酌!
  在詩的唱和過程中,我們體認到:只要詩心不老,詩魂就永遠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