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0-09-14

指出ECFA十年台灣獲益巨大

台媒:當局要用智慧處理兩岸問題

2020-09-14

  【香港中通社電】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今年9月12日實施屆滿十年,台灣《經濟日報》當天發表社評指出,十年來台灣從ECFA中獲益巨大,在當前兩岸關係陷入低潮、甚至危機四伏的關鍵時刻,呼籲當局用智慧處理兩岸問題。
  文章首先回顧ECFA的簽署過程,是在2008年政黨輪替後,島內工商界刊登大幅廣告,要求當局和對岸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以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即將在2010年完成降稅,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效果。時任領導人馬英九順應民意並向大陸表達諮商意願,而在雙方已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之下,大陸也善意回應,終於在2010年6月29日簽署協議,並於9月12日正式生效。
  兩岸經濟體制存在巨大差異,能否有效執行FTA讓人存疑。然而,若能成功推動,除可讓大陸成為台灣企業發展的廣大腹地,對台灣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外,亦可減少雙方緊張關係,持續交流並和平發展,這是馬英九的思維。
  兩岸諮商代表很快確定了將簽署的四個協議:框架協議、貨品貿易協議(貨貿)、服務貿易協議(服貿)、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目前生效中的只是框架協議,但它附帶了早期收穫清單,讓幾百項彼此認為急迫的產品提前免除關稅,十項左右的服務產業相互開放。而被“太陽花學運”擋下,雖已簽署但無法生效的服貿,以及諮商中斷的貨貿和後面的爭端解決機制,都已被擱置。
  社評指出,十年來常有人評論說ECFA績效不彰,這是完全不了解或是刻意曲解ECFA的執行真相。因為僅僅是框架協議部分,台灣利用大陸提供的539項產品免關稅和單方對台提供的18項農產品免關稅機會,每年向大陸出口約200億美元,到2019年已累計獲得關稅免除66.3億美元,也讓大陸成為台灣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地;此外,台灣的銀行業也在大陸開設了24家分行、12家保險業赴陸參股投資、20多家證券業投資,成為金融業的重要獲利來源。若貨貿和服貿都能落實執行,其效益必然遠遠超過框架協議。 
  評論最後強調,島內多數人都了解,台灣對大陸享有巨額貿易順差。經濟無法脫離大陸,必須有制度性的安排,才能在充滿危機的大環境下,強化台灣的經濟基礎,也能改善兩岸關係。然而民進黨當局完全無視現實情況,在ECFA十周年之際,建議當局要用智慧化解兩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