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1-06-25

悼念蘇華榮先生

鳴笛
2021-06-25

  日前得知蘇華榮先生不幸辭世之噩耗,甚為惋惜和傷感。我們雖罕有聯係,但未曾聽說他身體有何不適,又是太突然了。以我的理解,相信他在事業上甚有發展,然而各方面承受的壓力也不小,建築行業是個覆蓋面很廣,圍繞建築的設計、施工、裝修、管理而展開,光是建築施工的工種有木工、泥工、鋼筋工等。以他沉默的性格又是要積極應對,如果沒有位悉識建築行業的得力助手,面對甚多繁瑣的問題並不尋常,我就是佩服他這股敬業精神。
  早在香港時,我就在《當代文藝》讀過蘇華榮(雲山海)的詩,對他在詩歌的構思意境和語言表達及手法的印像深刻。來菲後不久就認識他和飛雲文社的一群人,從他們的出版物中,可知這些人都有較高文學根底和創作天才。特別是蘇華榮先生的美術設計才華令人欣賞,相信他才會選讀聖大建築工程設計。但在這五十多年來,似乎沒讀過他們的任何詩文作品,都全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中,或有那位潘老師(浣紗女)在報社工作幾十年,近才有蔡文輝先生(柯林)寫專欄。
  在蘇華榮先生投入建築業的前期,我們曾有合作過製作水泥混合磚等,也有幾十年少有聯絡,但友情依然在。元稹的《遣悲懷》有說:“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生生死死,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人們對生死問題要有一種理性的認識,告誡人們要遵循生命的自然之道和固有規律,使自己的生命沿著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近期由於新冠疫情期間,有多位長者及親人、友好往生,感悟更深。
  值得提出作為參考,活著的人更要珍惜生命,特別是年長的我輩要重視自我照顧。此一概念的使用相當廣泛,醫療、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都有相當多的討論,是能夠實際採取行動來維持生活、健康與福祉。如著重於按期醫療檢查、自己管理生活規律化、飲食與體重的控制等,還包括彈性、幽默、面對挑戰等態度。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最清楚,能夠自我評估、監測,以及發現問題,早期診斷與治療;能夠自我協助、選擇及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