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1-09-15

非洲的華僑

林炳輝
2021-09-15

  前些年有一種說法竟說人類發源自非洲,那中國人的類人猿學說呢?歷史太久遠了如何說得清!而隨著“一帶一路”的蓬勃發展,許多史跡的發現發掘,早在公元前中國人闖非洲卻是不爭的事實。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一世紀埃及末代法老、女王的御衣就是來自中國的絲綢。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後,中國與非洲的來往十分頻繁。至於公元1405至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其中四次抵達非洲東海岸,那已是一千多年後的事了。其間中非來往經濟交流史冊均有記載。
  三國的《魏略》記載的烏遲散城就是如今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東晉李石的《續博物志》的“拔拔力圖”就是索馬里的柏培拉,所謂特產“麒麟”其實就是長頸鹿。如此說明早在公元前4至5世紀的東晉時代,早就有中國人到過非洲了。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國人呀,該是如何踏波踩浪,遠涉重洋的呢?
  為生存,一切為了生存,並非後來的一些華僑是為了發財致富、為了享受人生、為了……
  唐朝以後,中國的海外交通更發達,尤其是宋、元除了陸上絲路還有海上絲路,泉州更為突出。中國的瓷器、錢幣大量出現在非洲各地。非洲的風土人情、地理物產也為中國人所了解。這些已為古人的文人一一記載。元代回族學者在14世紀就已準確地繪制了非洲大陸的輪廓圖。《馬可?波羅遊記》稱,元世祖的使臣曾兩次抵達馬達加斯加採訪。汪大淵在泉州著作的《島夷志略》就記載了到過海外200多個地方,其中到過非洲多次。汪大淵是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的中國遠洋商人。
  中國人到非洲並非全是有目的地的。記得廈門大學歷史系有位教授(名字忘了)說過,下南洋往往憑借季風,船漂向非洲的。這一“漂”,難怪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說,世界哪個角落都有中國人呀!中國人生命力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