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1-11-25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

洪範
2021-11-25

  筆者曾在《少年不知愁滋味》一文裡說到少年時在太平山下,為著參加8釐米實驗電影比賽,在好朋友位於沙田火炭路的小別墅住了兩個月,說是小別墅,也只是兩層高的小樓。那幾天剛好有颱風,只有呆在小樓上,聽著外面風風雨雨,雖說內心有與世無爭的境界,卻有一種落寞感。
  八十年代我寫了《幾尺感受》:然而此時/我只能在小樓上/踱步沉思/隔著窗玻璃/只有幾尺的感受/卻有離愁萬丈/像我們受困的生命/風雨裡相依相守/窗玻璃外/籠裡的那一對白鴿/靜靜依偎著深深/等待黎明的來臨/衝破樊籠/翱翔自由。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小樓外面風風雨雨,那種情懷,後來想起,才感受到那是一種“幸福”。
  “用心觸摸,她的右手,愛不擇手,他的左手,相互牽引,手掌握手,手心對心,我們合掌,世界大千,歡喜人間”——《手語》。
  有人問,人一生中最好的年齡是什麼時候?有人說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人說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青春年華,也有人說是盡享天倫之樂,坐著搖椅慢慢聊的老年。
  從太平山下的培正小學到北角渣華街的集美僑校再到屈地街山道的漢華中學,從相冊裡走出來,是少年的情懷,談情說愛,閱讀文學刊物,學習文學創作,與朋友組織“流螢文藝社”,出版油印本《流螢月刊》,參與“業餘話劇社”的話劇幕後工作,當上導演助理;參與保衛釣魚台運動,反越戰……
  我從記憶裡走出來,在這裡成家立業,為人夫、人父的我,還是像一個叛逆的少年,不滿現實。經常用少年的激情挑戰現實!     
  鄭思肖《畫菊》:“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