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2-11-28

說說閩南語

葉常銀
2022-11-28

  一位員工來到辦公室說:「阮最近身體無爽,請假幾天。」一位北方員工聽了,疑惑地問筆者:「他說的好像是外語,聽不懂在說什麼。」我聽懂了一些,告訴他:「他用閩南話說生病了要請假。」
  閩南話外來者聽不懂,可在閩南人看來,閩南語很好聽。記得多年前初到泉州,有人用閩南話問筆者:「阮庴的話真好聽,汝會曉講閩南語袂?」我也聽不懂,只能呆呆地看著對方。在泉州大人小孩都會說閩南語,行走閩南乃至國外一些閩南人聚集的地方,耳畔常會飄起閩南語。
  閩南語難懂,如「病了」說成「無爽」。據說,它的形成與閩南地區的移民史有關。
  「閩」是福建最早的名稱,一千多年前,福建生活的是閩越族的土著居民,他們說的是世代相傳的閩越話,隨著漢人不斷地南遷福建,外來語言開始進入閩南地區,並與古越語產生了交流,不斷地豐富著閩南語,在融會貫通間,閩南語得到了發展,詞彙和語句多樣起來。明何喬遠《閩書》記載:“晉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詹、丘、胡是也。”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也帶來了較先進的語言、文化,四世紀的河洛官話,為閩南語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上漢人多次南下,帶來了荊楚文化,閩南語受到荊楚文化的影響,在日常接觸與交流間,荊楚文化漸漸融進閩南語中,成為了閩南語的一部份,如閩南語中用荊楚方言「兮」表示虛詞「的」,「箬」表示「葉」……另外,明清時期,很多閩南人下南洋,當他們回到家鄉時,帶回一些外國的語言,使閩南語與外國語融合,例如:「甘仔」表示「番茄」,「雪文」表示「肥皂」,「巴薩」表示「市場」……過番要做大字(外僑登記證),進口的東西也被冠「番」字,如番仔火(火柴)。
  入鄉隨俗,每個地方都有風味小吃和傳說包含其中,有時,品讀它們就如一場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