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3-01-25

餐桌上的一道菜

葉常銀
2023-01-25

  中國人過大年,美食似乎成了主旋律。餐桌上一道紅得透亮,色如瑪瑙,方方正正碼在盤中的“紅燒肉”,用筷子夾一塊入口軟而不爛,食之肥而不膩,讓筆者想起此道菜的發明者蘇軾。
  蘇軾是中國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相傳宋代規定“飲食不貴異味,禦廚只用羊肉”。當時的官員每月可以吃幾次羊肉,一般的庶民只有在逢年過節或有貴客時,才吃一點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錢買的羊肉嘗鮮。而豬肉大家都不喜歡,就很少有人食之。蘇軾在京城做官時,每月都有羊肉吃。後來被貶黃州(今湖北省黃陂)時,過上了農耕生活,每天除了勞作和賦詩下棋,閒暇時間琢磨起烹飪。不做官了因貧窮無法吃到羊肉,只能選吃豬肉,就琢磨出了一道糯而不膩的燒豬肉。自稱“東坡居士”的他,還曾寫下一首《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火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當蘇東坡四處為官時,這道菜隨之傳播,再由於《豬肉頌》 詩歌的傳播,獨特的燉豬肉方法也被人們看好,人們便用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流傳至今。
  蘇軾的詩可以說不會背,但“東坡肉”一定吃過。以豬肉為主要食材的“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豬者,豕也。據《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為‘湯盎’。”現在豬肉成了中國人肉類之主食。一位老者曾對筆者說:“ 40年前,鄉村的農家大都喂豬,采野菜伴糟糠煮熟喂飼,經年長成,約兩百斤時低價售賣給公家。再自備一頭豬,過年宰殺時請村裡人來吃,這是年豬。因長年幹農活再缺油少葷,面有菜色。於是,把年豬醃制風乾,讓家裡人一年都有油水吃。”
  民以食為天。細回味,餐桌上多了一道“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了食豬肉的方法,讓我們的生活更有韻味,更富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