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廣場
本版標題導航
日期
當前報紙日期: 2024-02-12
Previous
Next
鍾藝淺探菲華文學
蕉椰
2024-02-12
收到菲華文友贈書,我都會耐心細品並撰文推介,鍾藝文友的新著《驚喜與感恩》裡那篇〈當代菲華文學淺探〉,提到“當代菲華文學”應從公元1888年算起,他的理由是,作為菲華文學載體的第一份華文報《華報》誕生於這一年,新聞報導和時事評論同屬文學的範疇。這個說法略為牽強,嚴格意義上,應以《華報》有沒有文藝副刊,副刊有沒有新文學作品為準。不過,鍾藝此文的可貴是他在羅列菲華新文學的播種、萌芽時期(1888-1974)、茁壯期期(1975-1999)、繁榮時期(2000-2022)時,加插了各個時期的時代背景,包括政經大事件;這對研究者和閱讀者而言,多了一番對比與觀照。
鍾藝更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新穎視角,他表示,若把十八世紀末的華裔作家扶西.黎薩的兩部以西班牙文書寫的長篇小說,也算作菲華作品,那麼“菲華文學史”可上溯至“西領”時期。如果再以我從閱讀中發掘到的安南使臣李文馥1832年呂宋之行寫下有詩三十首的《東行詩說草》一書為例,菲律濱的華裔文學和華文傳統詩詞確實應該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這些均與菲華新文學或當代菲華文學無涉,卻可以作為“菲華文學史”的文獻記錄材料。
鍾藝還特別述及1952至1962年中國政府多次放鬆“僑眷”出境前往香港“會親”,這些僑眷及子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以各種名目來菲,後來其中一批“子弟”成為菲華文壇的中堅份子,如許今棟(許棟)、鍾藝、王名題(鳴笛)、詹超鴻(阿佔)、劉氓、吳文煥(華清)、施柳鶯(小四)、吳建省(江樺)、張為舜(一民)、蔡文輝(柯林)、施文志、施騰輝、李泉山、林英輝等等,這批“港流”充實了菲華文壇的力量。鍾藝能為他們特別記上一筆,至為難得!
鍾藝的《驚喜與感恩》一書中確有可讀之物,但願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想辦法找來該書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