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1-03

大灣區與香港轉型

聶焱
2019-01-03

  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的國家戰略有三個: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香港與澳門納入,目的是希望兩個特區能夠抓住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機遇,找到新的、可持續的增長點,同時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繼續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香港近年來社會爭拗多,部分原因是經濟發展失去方向,因中國內地遭西方封鎖和後來推行改革開放,香港的機遇逐漸消失。儘管在國家各項惠港政策的刺激下,失業率保持低位,但青年人向上流動的通道越來越窄,彌漫著不安與不滿情緒,戾氣滋生,極端言論及行為受到追捧。  
  如果說過去四十年香港與廣東是“前店後廠”的經貿格局,那麼大灣區的發展模式,就是希望將這11個城市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在一起,產生乘數效應,打造成經濟規模超越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的世界第一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分別是:廣州、深圳、香港、澳門、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肇慶、江門。如果把這11個城市經濟總量全部加起來,已經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1.5萬億美元),差不多在全球排在第10位,超過了加拿大全國的GDP,也超過紐約灣區(約1.4萬億美元)和三藩市灣區(0.8萬億美元)。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元旦在《紫荊》雜誌發表文章,認為“大灣區完整的現代產業鏈必將有力地推動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 
  香港的前兩次經濟轉型分別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支柱產業先是從轉口貿易過渡到輕工業,然後又從輕工業向金融服務業轉變。未來的第三次轉型,將讓香港在保持國際金融、航運與貿易樞紐的地位之同時,新增一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香港的優勢地位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