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1-04

為什麼進山讀書

林炳輝
2019-01-04

  近讀故鄉地方史,覺得新奇,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為什麼都要不辭勞苦,到清源山中讀書?雖說泉州清源山不高(海拔約五百米),也不是太荒涼,且經過晉、唐的興起,宋元的鼎盛,明、清的輝煌,算是鐘靈毓秀的名山了,但畢竟山中有諸多的不便,尤其是交通不便、物質匱乏。古時又有野獸出沒,老虎、豺狼……也不安全。
  但他們還是相繼進山了。除了歷史上泉州以至福建第一個進士唐時的歐陽詹到清源山龜岩、蓮花峰讀書,還有唐朝姜公輔被貶時也進山隱居,與同朝的著名詩人秦系在山中朝夕相處。唐末被李商隱贊其「雛鳳清於老鳳聲」的韓偓隱居蓮花湖畔,讀書作詩。唐之後,有宋朝山東人李邴,晚年辭官退隱賜恩岩;泉州城東潯美村人何逖基,更是「足跡不入城市」,隱居清源山中。
  明朝安溪人詹仰庇,清朝泉州鎮撫巷黃宗漢等,不僅進山讀書,還開發清源山岩洞設立書院。民國時期以至當代也不有少人進山讀書研文。不說別的,連當今紅得發紫的火藥畫家蔡國強的父親,也避居清源山南台岩。
  為什麼要進山讀書?簡言之圖得一個「靜」字。
  現代浮躁,許多人更喜歡熱鬧,連讀書也要到大城市、到繁華之地。如果是真正的讀書,效果顯然迥異。學者、評論家但漢松說,「真正的閱讀需要親自把文字當藥煎服……」
  當然,不因痛苦才讀書。讀書能令時間永恆,也不定是為了求知識或傳授知識。筆者以為是一種喜愛一種習慣。要是在山中閱讀,更是為了貪一人之快,不麻煩任何人,是心靈的獨立,是達到「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的一種境界。
  筆者近年來進清源山讀書,也是圖個安靜,排除世俗的干擾,更感到人生最美的伴侶是書籍,它讓你透徹領悟什麼才是靈魂真正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