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2-07

年的味道

顏如玉
2019-02-07

  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歌劇《白毛女》,其中一段耳熟能詳的唱段「扎紅頭繩」,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是描寫父女倆在極度困苦的家境下過年的情景:「賣豆腐賺下了幾個錢,爹爹稱回來二斤面,帶回家來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個年。人家的閨女有花戴,我爹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紮起來。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了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
  這是部含恨的悲劇,全劇只有「扎紅頭繩」在劇中有紅色,且是歡喜的,足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條件下,無論富裕無論貧困,「過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應了那句有錢沒錢都過年的話。作家馮驥才這樣說:「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
  如今,在國內似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有人歸結為是因為政府不允許放煙花的原因,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就連春聯裡也是這樣寫著:爆竹一聲辭舊歲。不放鞭炮哪來的年味呢。其實不然,沒有煙花的許多國家,節日很隆重,也很有儀式感。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中國人尤為重視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但隨著現代城市化的節奏加快,年味已經變成另外一種含義。「回家」成為了一種心聲,路途再遙遠也與家人團圓。一家人貼對聯、包餃子、穿新衣,吃年飯、拜年、守歲,包含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親和力。
  對於年味的製造,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更為重視。面臨四周洋文化的包圍,實屬艱難。近些年,在華人努力下,大年初一已在許多國家設為全國公假,菲律賓亦是如此。這天,唐人街有舞龍表演、花車遊行、各種年貨銷售,燈籠高懸,染紅馬尼拉半邊天。
  對「年」的感情,現代國人已採用新方式與新載體來詮釋。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傳承千載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轉化為未來文化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