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2-07

馬尼拉街頭堵車幾時休

郭彩榮
2019-02-07

  筆者帶國內的客戶來菲律賓投資房產,幾乎每一次接待客戶,客戶都要抱怨馬尼拉的塞車,而馬尼拉的低效率,也與這出名的塞車不無關係。
  馬尼拉作為東南亞知名的國際大都市,人口高達二千餘萬,基本與整個上海市人口平齊,而土地面積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數年來,數以萬計的年輕人選擇將家安在了馬尼拉,這一批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不僅需要蘋果電腦,LV包包,更需要行駛代步的工具,因此造成了汽車數量的大幅成長,城市規劃先天失調加上後天失控,注定了馬尼拉塞車的命運。
  曾經,MMDA(大馬尼拉地區發展規劃委員會)就推出多個旨在緩解高峰馬尼拉交通的方案,除去限號,包括不許高峰時段單人駕車上主幹道等等。但是面對一條條主幹道超過百萬數量級的數據,再多的法律法規也無法徹底根治交通堵塞的頑疾——歸根結底,太多人開車上路,汽車只載送3成的人口,卻佔據7成以上的交通量;都市人口大量增加,馬路無法快速成長是限制交通的硬傷。
  除此之外,馬尼拉因為堵車頻頻,而導致摩托車異軍突起,ANGKAS摩托車打車軟件甚至比GRAB還火爆,一到交通高峰期,馬尼拉的每一處紅綠燈下,道路的空隙處,塞滿了摩托車,這樣見縫插針的交通擁堵,怎麼能不讓癱瘓已久的馬尼拉交通雪上加霜。
  當亞洲新興城市快速邁向汽車城之際,歐洲的城市則努力由汽車城回歸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代表性的北歐哥本哈根,有著人人稱羨的自行車文化。半世紀以前,這個城市的馬路也被汽車佔據,但民眾受夠了空污與塞車,群起走上街頭抗爭,要求政府改變,把馬路還給行人與自行車,市政府於是展開一系列友善自行車的城市規劃,造就今日最便捷的自行車路網與乘騎環境。
  馬尼拉的塞車惡夢,也在碧瑤、宿務等地上演,只不過塞車問題和城市大小及車輛保有量多少成比例。要避免馬尼拉的塞車持續惡化,唯有打造以公共運輸、友善行人與自行車為主的綠色交通,城市的未來該如何改變,掌握在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你我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