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2-19

應系統性研究拉普勒

宗記
2019-02-19

  網絡新聞公司拉普勒(Rappler)首席執行官瑪利亞.黎沙被捕一事,是上週菲國新聞界的高光點,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黎沙被捕事件,可分為表象和實質兩個部分。其表象是拉普勒新聞刊登大量批評杜特地政府的新聞報導,與總統府矛盾加劇(比如其記者被禁止進入馬拉干鄢宮採訪),最終升級為一系列法律戰。
  因此很多人把此次事件的本質看作是政府對持批評意見媒體的打壓,進而延伸為對言論自由的打壓。
  深一步分析,拉普勒被政府懷疑有美資背景,並列舉出一些事實依據,儘管法院尚未就此事宣判,但這其中的利害可想而知。
  一家媒體、尤其是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如果受到美國資本影響,就會通過引導輿論的方式干預政局,成為華盛頓干預菲國內政的工具甚至武器。那麼黎沙被捕事件的實質,就是菲律賓合法民選政府反抗美國干涉內政的合理鬥爭。
  如果撇開政治立場,僅僅從新聞質量來說,拉普勒的新聞做得可謂相當成功。該公司創立於2012年1月1日,短短數年時間就成為菲律賓傳媒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以一種與華府高度相似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在輿論戰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拉普勒確有美國背景,或者與美國關係深厚,那麼其整個鏈條都是值得認真學習的。
  第一、如何繞過菲律賓法律監管(法律規定媒體必須百分百由菲人控股)。
  第二、如何選拔相應人才,確保媒體公司的成功。這裡涉及的不僅僅是新聞人才,更包括研究菲律賓社會和讀者文化的社會學、心理學和數據分析人才。
  第三、如何不動聲色地利用媒體進行價值觀輸出,影響甚至塑造輿論環境,進而影響政局,最終服務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
  研究好這些問題,有利於實現菲律賓的真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