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3-15

逛書攤淘書

朱曉劍
2019-03-15

  愛上閱讀,必然愛上淘書。淘書亦稱“獵書”,我每次逛書攤都會記下多多少少的文字,也不講求什么章法,唯求記下淘書的最初想法。逛書攤,比逛書店多了些趣味。因為你不知道逛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書,因此變得刺激,也有探險的意思在里面。
  在成都,平時逛的是瑪塞城、送仙橋。周六去瑪塞城,這里開門時間晚,早上七八點趕過去也會遇到好書。我淘書很雜,故而每次多多少少都有些收獲。
  有一位出版社的朋友看到后說:“哎呀,什么書都收,要不得哦。”我理解,有一些書是不必收下的。但一些舊冊子,乍一看價值不大,卻是歷史的見證。所以,我遇到手頭沒有的小冊子,照收不誤。在瑪塞城逛了一圈,如果時間還早,再有一兩位“臭味相投”的朋友,我們就坐車去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在那兒或喝茶或淘書,就很隨意了。即便無所事事,也可以聊很多話題。
  再有就是送仙橋,周三、周日逢場,我去的最多的是周日,這時候去的書友多,逛完之后還可以喝茶閑話,這樣的交流常常能消磨半日時間,不過這也正是樂趣所在。
  冬天的時候,天亮得晚,書攤卻擺得早,早上四五點鐘就有人擺攤了。我去的時候常常是七點鐘,天還沒有亮,就帶著手電筒淘書。聽說一些地方將這樣的書攤稱為“鬼市”,我覺得叫早市更適宜一些。
  有一位書友是作家,他收藏日記本。據說是成都收藏日記本最多的一個,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這些日記所記錄的是成都私人史。每次逛書攤,都會遇見他在淘日記本,翻翻撿撿,討價還價。天津國慶兄曾有一句名言:“逛逛舊書店治頭疼。”我覺得有几分道理。不管怎樣,逛書攤在成都也是家常便飯。像我這樣的人每年多多少少要逛數十場舊書攤,頭疼少了,也增加了几分閱歷,這也是好玩的事。
  在送仙橋還遇到一位書商老劉,聽其方言是河南人,一問才知道老家在距離我家很近的縣城,於是攀上了老鄉。后來經几次交流,我才知道他靠販賣舊書,已在成都購了房,倆娃也接到了成都讀書。這樣的例子在書友中還有不少,他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努力地拓展著事業。
  不少書友喜歡名人簽名本。逛舊書攤時常遇見簽名本,比如成都文化名人艾蕪、周克芹、車輻等的簽名本時常會遇到,也分不清真假。聽說成都有一位簽名本的制假高手,時不時流出來名家的簽名本。原版在其手頭,流出來的簽名本當然是假的。
  還有一種簽名本就常見了。比如一些不讀書的“文化人”為了顯示有文化,朋友出版了新作,都要討要一冊簽名本,“以備珍藏”,可過了一陣,這簽名本就流落舊書攤了。作家張義奇說:“現在很少送書,送書也不簽名,免得在舊書攤遇到了,尷尬。”其實,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我倒覺得書既然送了出去,就與送書人無關了,那就看它的“造化”吧。另外,還有一種簽名本,是不得已流出來的。那是因為其主人故去以后,因種種原因流了出來。在蔣維明、伍松喬、謝莊等文化人去世之后,我都淘到過他們的藏品。雖然只是薄薄的冊子,也給它們留一個去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