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3-25

泉州西街

賀彥豪
2019-03-25

  泉州西街365號上曾有個泉州味精廠,初創於1958年大躍進期間,當時僅几排磚瓦棚、一些木桶缸甕及數十名工人,生產設備極其簡陋,制作工藝也十分原始,主要原料是棉蔗與澱粉。當時由手工操作生產出的“雙塔”牌味精是粉狀的,叫味素粉。年產量不到10噸,每斤高達10多元,雖然其價格昂貴,但是,這種甘鮮而新穎的調味品卻頗受人們的青睞,在泉州地區供不應求。
  上世紀六十年代,泉州市區西街、新華路一帶有許多工廠,小時候,我走過這里,抬頭就能望見一根根高大的煙囪吐出滾滾濃煙。長大後我才知道,古城上空飄蕩的滾滾濃煙以及工廠每天蒸發出的騰騰酸氣,不僅直接腐蝕到國家名勝古跡開元寺的東西塔,而且有損周圍居民的身心健康。於是,1965年原泉州市味精廠遷往臨海的法石東郊,緊接著另一家國有企業——泉州市織布廠進駐西街365號。
  當時我母親就在織布廠工作,家就搬到廠里。工廠一天三班倒,在女工忙碌的腳步聲和轟鳴的織布機聲中,我也在那里度過了十几個寒暑。母親說過:“廠是咱們的家,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容不得它有半點灰塵。”我這才懂得老一輩人為什么喜歡住在老城區。因為,那裡有情有愛,有他們說不出的理由。
  上世紀未,泉州市織布廠也瀕臨破產,然後就倒閉了。西街365號經過改造建成舊貨交易市場,不過几年後,由於那兒交通不便,不適宜經營者發展,生意蕭條,許多人只得另擇出路。於是,二十一世紀初,在改造西街的一片呼聲中,鯉城區政府為了保留當年老西街的歷史風貌,還老古城以藍天白云,於是一座寬敞無比的西街菜市場建立了起來。進了西街365號菜市場,里面比街上愈加熱鬧,一間間店鋪兩邊依次排開,各種貨物用品擠滿狹小的通道,走進去是菜攤、肉案、食雜鋪子和賣雞宰鴨的,應有盡有;里面還有賣鮮魚、賣魚丸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最熱鬧的是菜市場那棵大榕樹下。這里地攤、菜擔比別處多。不時有少婦在菜擔前討價還價,又有老嫗蹲在地攤前挑來挑去,沒有買到什么,只好悻悻然走了。“大叔,來買我自家產的雞蛋吧,包你新鮮又便宜。”在身后有人拉了拉我的衣角輕聲喚道。我回頭一看,是一位農村姑娘,穿一身素色花紋的衣衫,看見我回頭驚訝的樣子,她的臉上紅起來,十分羞澀。她似乎想說:你放心吧,我的雞蛋物美價廉……
  尤其當年關臨近時,菜市場上人們摩肩接踵,賣春聯字畫的、瓜果蔬菜的、碗糕甜果的,還有不少鋪上塑料布賣日用品的……嘈雜聲此起彼伏,噴香而誘人的氣味彌漫在大榕樹周圍。
  今日的泉州鯉城區西街365號似乎比往日更加引人注目,出於環保意識,鯉城區內的污染企業都遷到市外,特別是新華路的線廠、制藥廠、輕機廠、鑄造廠都遷出鯉城。鯉城區更美了,這兒有風光旖旎的紫帽山,有千年古剎開元寺,還有塗門街的儒家孔子府文廟和伊斯蘭教清淨寺……只要你來到這里,一定會有一種“讓歷史撞個滿懷”的感覺。魅力鯉城,它不僅美在歷史,美在環境,而且美在文化,美在心靈。“閩海云霞繞刺桐,往年城廓為誰封?鷓鴣啼因悲前事,豆蔻香消減舊容。”北宋呂造的這首詩,權作贊賞今日的鯉城人富有卓見、求真務實的精神。看呵,天空睛朗,陽光明媚,一幢幢紅磚綠瓦的樓房和濃蔭,都沉浸在恬靜和明朗的寒冬中。也許自然的最美處,正在於留住一段歷史。我們看到鯉城人在改造舊城、改造大自然的衕時,也為老百姓創造出一個藍天白云的新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