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5-03

奶奶是我的啟蒙老師

小魚
2019-05-03

  奶奶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區,由於她的父親好賭,她家裡人就把她賣給爺爺當童養媳。那年,奶奶只有11歲。
  當時爺爺家也不富裕,日子一樣過得很緊巴。但奶奶從來要強,再苦,也能把日子過成讓別人羡慕的樣子。
  奶奶性格開朗、熱心,接受新鮮事物快。沒過幾年,她就被推選為村幹部,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了革命帶頭人。
  奶奶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可揣著一顆紅心,事事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幫助、引導村裡的婦女們當家作主,深受鄉親們愛戴。
  奶奶是樂善好施的。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大概只有五六歲吧,那時候窮,吃穿什麼的都是憑票供應的。一年吃不到兩回肉。照例呢,大人過節會包餃子給小孩子們解饞,那個端午節我從早晨期盼到中午,一直在廚房門口轉悠,卻沒吃上肉。我很納悶,後來才知道,家裡的錢都借給隔壁村的一個寡婦。連僅有的十幾尺布票都給她家了。所以,本來答應好給家裡小孩一人做一條碎花布短褲過端午節的計劃,當然也泡湯了。這就是奶奶及家人的為人。哪怕自己下頓飯都沒著落,也要先緊著幫別人。
  奶奶的手特別靈巧。上世紀70年代那時,小孩子根本沒有什麼玩具。可是我有很多特別好玩有趣的玩具,都出自奶奶的巧手。有用竹子、稻草編小簍子、小扇子、小草帽(我也學會了編);用碎布頭做的布老虎、枕頭、布娃娃;用麻桿做的各式小風車、小陀螺儀、小傢俱等等,都非常精緻可愛。小時候沒有畫筆,奶奶就用火將麻桿一端燒黑,然後給我當筆畫畫、塗鴉,著實好玩。
  奶奶還會變著戲法給孩子們做好吃的。那時候家裡用土灶燒柴火做飯。一日三餐的飯基本是奶奶煮的。每天早上,奶奶會給爺爺、爸爸燜一個蛋花湯吃。她小心翼翼地將蛋打開一個小口,將雞蛋倒入碗裡,加入滾沸的米湯,再撒點蔥油和鹽,用筷子攪拌,一碗熱騰騰的蛋花湯就煮熟了。當然,偶爾我也有份。雞蛋殼呢,繼續利用。奶奶會把米塞進空的雞蛋殼裡再水煮,熟後的米粒向小小蛋殼的缺口處舒展開來,像一束香噴噴的花,俏皮、可愛又好吃,不捨得吃的時候,就把它們擺在窗檯上欣賞。鍋巴也是我的最愛。煮好飯,鍋裡總會剩點稠米湯和米粒,奶奶就會利用灶膛裡的余火,把鍋裡的濃湯和米粒烤成金黃色的鍋巴,香脆脆的甜甜的,吃起來,嘎嘣嘎嘣響。
  晚上睡覺時,奶奶會講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故事。通常就是那些助人為樂、鄰里和睦相處、長大要好好讀書的一些話。奶奶還會就地取材,借用舊式床鋪圍欄的這些圖畫呀、楹聯什麼的來給我上啟蒙課(古式床鋪四周都是有雕花的,會畫上梅、蘭、竹、菊或人物等。還會刻上一些勵志的名言,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之類的楹聯)。現在想起來,奶奶也算是我的啟蒙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