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5-23

訪華團中方接待人員群像

宗記
2019-05-23

  本月參加東盟主流媒體負責人訪華團,切實感受到東盟-中國為合作付出的努力,但更令人難以忘懷的,中國人的工作精神。
  14日至19日六天行程中,中國國新辦、中國-東盟中心、中國外文局和中國報導雜誌社的幹部、工作人員和翻譯團隊負責協助25位訪華團成員參加北京的兩場重要活動,隨後率團採訪銀川、成都兩地,期間所有人員的食、住、行、工作均要照顧得無微不至。
  每一場活動都是大陣仗。以15日北京亞文會為例,該會議分為開幕式、分論壇和嘉年華,安全級別極高,每場活動均需要頒發單獨的記者證,且均在不同地點舉行,場場都人山人海。這期間,只要有一個團員因貪戀拍照、上衛生間或者其他令人與無法預料的原因走散,就會出大問題,證件發放、採訪安排和全團的車輛銜接都會陷入被動。
  需要考慮的是,東盟十國的朋友們有些人無法熟練使用中國的通訊工具,個別團友的英文只能聽不會說,萬一走散,很難及時聯絡並補救。
  飲食和文化方面,團隊中有佛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不僅食材禁忌頗多,有的人甚至連握手都不可以。只要有一件小事犯了忌諱,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
  意外事件更是家常便飯。有的人到了機場門口發現行李箱“不見”了,有的人因緊急原因要求提前離團或延後回國,需要改簽機票……中方人員要跟機場、財務等部門及時溝通,盡心盡力把每一件小事辦好,因為外交無小事。
  至於翻譯團隊,他們要掌握不同口音的英文,掌握中外、官方和民間不同的語言風格,在極短的時間內準確傳遞信息。
  更要一提的,是這些來自“自由世界”的媒體人可都不簡單,每個人想法都很多,遇到文化和制度隔閡,還要及時瞭解和溝通,確保中國-東盟媒體合作的大方向不出錯。
  中方人員克服了所有挑戰,交出一份幾乎令每一個人都滿意的答卷。他們每個人平均每天只睡四個小時,身體有病痛也不下“火線”,完美地完成任務。
  他們當中哪一個不是名校畢業,不是天之驕子?他們完全可以選擇更舒適的生活,但卻懷揣著使命必達的信念,奉獻在外交第一線。篇幅有限,只能刻畫人物群像而沒有特寫,實在可惜。
  筆者往年也曾多次參加中國僑辦和中新社組織的活動,從未寫過類似文章,一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