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7-25

中美30日上海重啟貿易談判

中方仍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談

2019-07-25

  【中央社華盛頓24日電】(記者江今葉)白宮24日宣布美中貿易談判將在30日於上海舉行,美方由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財政部長姆努欽領軍,中方仍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談。談判將觸及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移轉等議題。
  白宮新聞發言人發出聲明表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下,萊特希澤與姆努欽將前往上海,進行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
  發言人指出,會談將在30日展開。雙方將討論包括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移轉、非關稅壁壘、農業、服務、貿易逆差與執法等多項議題。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23日曾表示,面對面會談是個好的跡象,他預期中國很快就會開始購買美國農產品。不過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淡化這項可能性。
  美方近日不斷放話,希望中國盡快購買美國農產品,不過遲遲等不到回應。美國農業部長珀杜23日表示,由於貿易戰帶來的傷害,美國政府計劃支付給農民至少每英畝15美元的費用,並將在本週結束前公佈16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
  作為特朗普關鍵選區的美國農民,在美中貿易戰中受到的打擊最嚴重。其中,大豆是美國最有價值的農產品出口,到2018年,對中國的出口量降至16年來的最低水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週二報導,貿易緊張局勢顯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將2019年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測下調0.9個百分點至2.5%,也警告稱更多的中美關稅、汽車關稅或無序脫歐可能進一步減緩增長,削弱投資並擾亂供應鏈。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24日報導,分析家認為,中國選擇上海作為中美貿易談判新的地點,是意在強調談判的商業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釋放出“貿易是貿易,政治是政治”的信號。 分析家認為,中國選擇上海,意味著試圖將談判焦點集中於技術問題層面,比如美國放鬆對中國電信業巨頭華為公司的銷售限制,以及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的問題,而不是更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此外,還有專家提到,上海曾在中美關係中發揮過獨特的作用,重要的《上海公報》於1972年在上海簽署。 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1972年實現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包括《上海公報》在內的“三個聯合公報”,為中美隨後的正式建交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