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8-21

騷亂中的青春

嗚笛
2019-08-21

  近期讀到本地主流媒體有專欄提及,「世界被香港騷亂所迷惑。香港是成功的故事,亞洲的老虎,經濟的奇蹟。如今,這座城市處於停滯狀態,危機可能會破壞其作為亞洲金融市場中心的吸引力。」連續的暴力衝擊使香港形像受損,不少輿論警告,「一連串暴行讓香港失去東方之珠的魅力」。本地的華人社會也發聲,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治港,堅信特區政府和警隊、司法機構有能力止暴制亂,維護香港繁榮與安定。
  本地媒體文章稱實地研究顯示,香港騷亂中74%的抗議者接受過高等教育,並且其中58%的人年齡在29歲及以下,這並不令人驚訝。從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到佔領國際機場,影響前線並向世界發送新圖像,情況可能會迅速惡化。現在騷亂者可能看起來像群眾,但沉默的大多數人仍然遠遠超過他們。它只不過是一顆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他們或不會忘記最終為之奮鬥是為什麼?認為這是一場民主運動。但又有一個偏負面的稱呼,那就是「烏合之眾」。
  《環球時報》曾有文章分析,近期香港的激進示威者大部分是年輕人,這是一個對「民主」、「自由」等口號很敏感,非常容易被點燃的群體。加上年輕人有買房等各種壓力,本來就喜歡帶著現實中的不滿去互聯網上宣洩,或者找認同的知音,如今突然有了街頭上洋溢著「政治豪情」的抗議活動,一些人便情不自禁地捲入其中。人只要投身到示威中,就容易被煽動,很可能與平時謹慎守法的自己判若兩人。一定會被極少數「政治領袖」操縱,這是全世界政治示威的規律。
  曾有人提到本地激進的學生組織和和激進團體的抗議活動,尤其是每當行政長官向國會的開幕提交國情咨文,似乎習慣性地遭到大型示威遊行抗議。據說,源於1970年,學生激進派在舊國會大樓前聚集,表達他們與當時的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的分歧。當馬科斯離開大樓時,一場騷亂爆發,示威者向總統座車推擠,并推著一個模擬棺材。這是岷里拉街頭隨後稱為第一季風暴的一波暴力抗議行動的開始。在此期間,學生力量是一個全球性的浪潮,主要是反對越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