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9-17

養豬時光

林建致
2019-09-17

  小時候,老家人人養豬。母親往往先買一隻小豬仔。那時家裡沒有自行車等等,出門全靠兩條腿走路。外婆家住在挺遠的龍閣村,母親要到那裡先預定小豬仔。等一些時候,主人家開始賣豬仔了,母親就長途跋涉,花錢買好小豬仔,然後挑上一擔。擔子一頭放小豬仔,大約二三十斤,一頭放差不多重的稻穀等物。
  母親肩上挑著這麼一擔子,由於路途遙遠,走過一段路後就幾乎是舉步維艱。一路艱辛,一路汗水,母親往往歷盡千辛萬苦,極不容易地把小豬仔挑到了家裡。
  當時家裡準備了一間豬圈。豬圈與糞水池靠近。母親沖洗豬圈的時候,豬大便與髒水就流入池裡。這樣家裡可儲存農家肥,變廢為寶,可以種菜,種地瓜等等,一舉幾得。許多人家都是這樣安置,早就習以為常。
  豬圈地面是水泥地,土牆離地面一米左右也刷上水泥沙漿。這樣比較結實、堅固和耐用。母親在牆角一處鋪上一些稻草,就算是豬睡覺的地方。由於豬在農家的重要性,價值不菲,家裡的豬圈在晚上就被上了鎖,防止被人偷走。
  母親準備好足夠的豬食,被放在一個鋼筋和水泥製成的圓形大容器裡。其實,豬食湯儲存時間長,早已經因為變質,臭味難聞,饑餓的豬也不想吃。母親經常煮一些蔬菜,外加捏碎的紅薯,有時添上稀飯,豬就會胃口大開,食量大增,貪婪地吃著。母親一心一意,把豬養得胖胖的,圓圓的,就為了重要時刻派上用場。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豬被養到將近100公斤。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不少人家殺豬,慶祝節日,歡迎過年。在許多早晨,殺豬時,豬的慘叫聲四起,會遠遠傳進耳裡。
  家裡殺豬時,母親得在凌晨3點多就起床燒水,備下足夠的開水。屠夫用一套閃閃發光的鋒利鋼刀殺豬。他們孔武有力的雙手在專用的椅上按住大豬,把刀插進豬喉嚨處,放出一大盆豬血,接著燙豬去毛,開膛剖肚。然後,排骨、脊椎骨、豬肝、豬肺、大腸和小腸等,一樣一樣地分開處理。那時家裡貧窮,大部分的豬肉和豬內臟都賣給了屠夫,留給自己的一般不多。
  母親早就做好打算,家裡必須留一些骨頭,或一些腿肉,或燉湯,或煮成肉羹湯,給我嘗一嘗盼望已久的絶妙美味佳餚。那時吃到任何一樣豬食品,我總是很滿足,一顆心暖暖的。
  養豬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不但要耐心,而且要毫不鬆懈,努力備好一頓又一頓豬食。由於耗時長,實在不易,是家裡每一天必做的大事。母親煮的肉羹湯,是那一陣子最美味的食物,能給我舌尖上的滿足。因能賣錢,因能改善伙食,豬的重要性,對許多人家而言,不言而喻。
  我大學畢業後,母親就不再養豬。養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買豬肉變得簡單而頻繁。這樣,燉肉、紅燒肉、炒肉、醋豬腿、小腸燉花生湯和大腸燉苦菜湯等等美味讓歲月更溫馨。
  當年養豬,因為母親的參與,令回憶充滿溫暖。母親樂呵呵地端著一碗肉羹湯給我吃的情景歷歷在目,如在眼前,散發著母愛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