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12-16

張赤男故居

謝奎宗
2019-12-16

  正月裡,我們一家和大叔、二叔,約好一起去姑母家探親做客。從家鄉美溪村出發,開車沿著涂坊河,一路東行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濯田鎮長豐村,這裡是曾任紅四軍十一師政委、閩西早期著名農民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張赤男烈士的故鄉。
  長豐村,一個精緻而偏靜的小山村,這裡千山競秀、群巒奔騰,蜿蜒秀麗的涂坊河從群山萬壑中,緩緩東流而下,穿村而過。“村外青山村內田,溪水繞村幾橋連?”的景緻隨處可見。不過,這裡交通閉塞,外出得翻山越嶺。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習慣了手提肩挑的生產勞作方式。直到2007年,當地政府撥款修建了一條水泥路,才有了村民進出山外的方便和自由。然而就是這不足千人的僻壤之地,上世紀革命戰爭年代卻是個著名的革命基點村,當時為國犧牲了很多年輕的寶貴生命,也走出了共和國的英雄。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張赤男革命鬥爭的事蹟,今天一定要借探親的機會,瞻訪張赤男烈士故居。聽姑父說,烈士故居就在他家的左後側,在姑父的帶領下,我們穿過一片修長茂盛的翠竹林,來到了烈士的故居。
  張赤男故居坐東向西,典型的客家民居風格建築,它四周是一大片農田,青磚黑瓦土木結構。整座堂屋分為前後兩廳,正房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木質紅色牌匾,上寫:張赤男同志舊居。後廳有左右兩間廂房,前後廳中間有個天井,由鵝卵石鋪成,犬牙交錯,長滿了青苔。橫屋有一間書房,據說是張赤男的臥室。他年少有志,愛好書法藝術,曾經親手雕刻了一副竹板楹聯:“辭旨清真如徽之樂天七言古,行為高至似德公安道一流人”,懸掛在自己的書房裡。1906年6月,張赤男就出生在這棟房子裡,父親張懷連給他取了個乳名“騰交子”,學名“希堯”。遺憾的是,如今的張赤男舊居,限於人力財力無人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修繕,已橫樑坍塌,破壁頽垣,蔓草叢生。
  1920年的夏天,14歲的張赤男考上了設立在汀州城的省立第七中學,對於一個農家窮苦孩子能考上省立第七中學,那是件不容易的事。他父親為了他讀書,背著他翻山越嶺,涉水過橋,一路到汀州城。由於他的刻苦好學,第一次考試就得了第一名,校長還特地為他騰出單獨的一個房間供他居住,這對於少年張赤男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榮耀。原本用功苦讀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危難的國勢讓他投筆從戎,毅然踏上了九死一生的荊棘叢生之路,命運把他的人生推向另一個方向。
  1926年,年僅20歲的張赤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被選送到武漢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了當時張太雷、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領導下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留在海陸豐地區與澎湃領導的農民武裝並肩鬥爭。直到1928年2月,他因負傷回到家鄉,回鄉後秘密組織隊伍,發動家鄉的農民武裝暴動和開展游擊戰爭。在那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裡,張赤男叱吒風雲領導參與了建立閩西地方武裝,1930年10月,編入紅四軍,張赤男擔任紅四軍12師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31年 9月,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作戰,曾在龍崗、黃陂等戰鬥中取得了重要勝利。1932年2月25日,時任紅四軍第十一師政治委員的張赤男在戰鬥中,為掩護戰士頭部中彈當場犧牲,年僅26歲。聽到這一噩耗,全軍將士無不哀慟。毛澤東曾讚揚說:“張赤男是個非常好的同志!”朱德也評價“張赤男是個很實在、紮紮實實的好政委。”張赤男犧牲後,反動民團縱火要燒掉張家祖屋。他的父母被當地反動民團懸賞緝捕,不得不東躲西藏,顛沛流離,艱難度日。張赤男一家先後為中國革命犧牲了5位親人。
  歲月流逝,斗轉星移,站在張赤男故居前,我輕輕地撫摸著那斑駁脫落的牆壁,看看這座曾經生他養他的古屋斷壁殘垣,一片衰敗的景象,心底湧起一陣陣心酸和發痛。
  英雄雖去,功勛不朽,光耀史冊。不遠處,鞭炮聲“噼裡啪啦”地響起,家家戶戶親朋滿座,迎來送往,熱鬧非凡,與這兒的冷清、落寞顯得那麼地不協調。姑父說,雖然這是革命烈士舊居,但是平時很少人來,如果修繕好,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參觀、瞻仰,那該多好啊。
  微風拂來,寒意淒淒,大山靜默,綠竹不語,多少世事被歲月風塵湮沒,但張赤男烈士的精神和昂首的姿態,像一把精神火炬,穿越八十四年的歷史煙塵,並將被一代代有良知的人們銘記和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