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12-16

徜徉安平橋

曾劍青
2019-12-16

  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之間的漫長海灣,架起了一座寫入世界橋樑史的“安平橋”,也叫五里橋,“天下無橋長此橋”是歷史對它發出的讚歎,是人們對它由衷的敬佩。當年經過13年漫長的建造,一座完全由石頭方塊建築起來的大石橋建成了。歷經800多年的風雨,歷經800多年的滄桑,如今依然屹立在波濤滾滾的海面上,不能不叫人心生無限敬仰之意……
  徜徉五里橋,震撼人心的是,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要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建起如此浩大的工程呢?我想從石碑上刻著的一些文字及湍急向前翻滾的流水中尋找答案,可找不到。也許在史書裡,會有令人驚奇的發現吧。
  時光的鏡頭回放到南宋紹興的1138年,剛剛遷都的趙宋王朝面對蒼茫的大海,只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為何?當時泉州商貿往來非常繁榮,可謂是“漲潮聲中萬國商”,沿海線上每一個海灣都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它們挨挨擠擠急需找到停靠的港口。當時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之間的漫長海灣並沒有可以停靠的地方,多少遠道而來的船隻,滿載著貨物卻只能在滾滾浪濤的海面上隨風搖曳,望著歷經無數風險和海浪而最終到達此地的商船,卻沒有靠岸的地方。在此處建橋以迎接海外船隻,已成迫在眉睫的事。
  此時,宋王朝裡走來了宋太祖趙匡胤的五世孫——趙令衿。他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出任泉州。到任後,他重教化、尊先賢,倡導德政,淳化民風,主持修築安平橋,便捷水陸交通,為發展泉州港海外貿易、繁榮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1138年,黃護捐資3萬緡錢倡建“安平橋”,他的慷慨解囊、不求回報的精神,正是泉州人民重視公益、好善樂施的行為寫照。
  在蒼茫的大海上,潮起潮落間,我彷彿看到了一群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參與建橋的人們,挑著土,扛著鋤,架起支架,用船載來了石頭,守著海浪退潮的時候冒著危險把石塊吊起,要把重重的石塊從海上移到橋上,得花費多少工夫時間和人力呢?
  所有的這一切都已湮沒在蒼茫歷史的風煙中,它留給後人的只有無邊的聯想與不盡的感慨。
  徜徉安平橋上,你會感受到泉州人民愛拼敢贏精神的可貴,你會感受到這片熱土所創造出的驚世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