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榕覓芳華

  提起古榕巷,許多人並不知曉,但要說起李五故居、許邦光故居、梨園劇團等,古榕巷就鮮活立體起來了。
  從西街拐進井亭巷,步行幾分鐘,便來到古榕巷。這條全長僅400米左右的小巷,保留了唐宋以來歷代建築遺蹟及諸多泉州歷史名人宅第,漫步在小巷裡,紅磚燕脊,舊時光在斑駁牆影間呢喃,歲月在青石板上留連,那一座座深深庭院,見證了一代又一代芳華。
  古榕巷有明代大富商、慈善家李五的故居。據傳,明代宣德年間,善經商肯吃苦“富甲泉郡”的李五來到古榕巷購置土地,大興土木,建起一座九落大厝,房間百餘間,民間流傳“富得像李五”這句諺語可見一斑。隨著歷史的變遷,李五故居大部分轉賣和出讓,如今李氏後人繼承下來的,是12號和20號兩處院落。故居客廳內掛著“制錦鴻猷”匾額,向後人訴說當年的輝煌,屋內“名宦”、“進士”、“文魁”等匾額,是李五注重家風詩禮傳家的纍纍碩果。雖然豪宅的氣勢不如當年恢宏,但在李氏後人精心打理下,李氏家族深厚的底蘊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
  古榕巷有大清翰林、光祿寺卿許邦光的府宅。這座位於古榕巷62號的許氏大厝最初為三進三開間,大厝內還有園林、藏書樓。如今的故居僅剩一進三開間和一座現代的樓房,但這座200多年的古厝裡,樑柱、拱鬥上依然保留著栩栩如生的雕刻和飛天女,美侖美奐。許邦光一生著作頗豐,書法亦名噪一時,他與林則徐、郭尚先為同榜進士,林則徐路過泉州時,必定要登門造訪,郭尚先也是府第上賓,後來許郭兩家結成秦晉之好,成為美談。
  古榕巷裡還有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實驗劇團。一走進劇團大門,一座閩南古厝造型的粉紅色照壁映入眼簾,照壁上的字畫雖已斑駁,但畫中人物神情依然惟妙惟肖。漫步在石板路上,木棉花絮飄飄搖搖,落在南外宗正司遺址前,這尊有著“帝王守護神”之稱的文官翁仲像向世人訴說著皇族在泉州的點滴過往。
  這裡還有一尊民間自發保護起來的觀音石雕像,在古榕巷36號龔家古厝附近。上世紀五十年代,觀音亭被毀,亭內的觀音石雕像被遺棄在巷口,龔家人在翻修宅院時發現這尊石像,他們一念善心起,將石像嵌入宅院西側的牆面上,完好地保護了這尊端坐蓮花台上的觀音像。輕撫這觀音石像,心底泛起陣陣漣漪,“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也許正是因為善心和愛惜,這座建於清道光年間兩進兩落的龔家古厝內,許多精美的木雕才得以躲過歷次天災人禍,完好無損地保留至今。
  這裡還有人稱“泉州第一通”的陳紫峰後裔宗祠。宗祠雖已殘破,但大門上“一庭之內有至樂,六經以外無奇書”的對聯依然能感受到這位明代著名理學家的聰慧與才華。這裡還有清代泉州大孝子黃士珍的“天旌孝子祠”。據說這座原為三進三開間的老宅是明代李五建給早年守寡的大兒媳居住的,清代時黃氏望族買斷作為宗祠,祠堂內“天旌孝子祠”的豎匾雖然已經散失,但孝子黃士珍的故事仍在民間流傳。
  這裡還有清代茶商莊文良故居、清代商人王氏宅院……
  藍天白雲下,紅磚燕脊分外醒目,清晰可辨的牆雕、靜立一隅的古井和屋頂角落裡的滴水獸,千百年來,默默守護著這條聚集了諸多泉州名門賢達的巷子,行走在這散發著悠悠古韻的小巷中,推開一扇吱呀作響的門,在婆娑的樹影中聽一段老故事,在歷史的回音裡品味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