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受控離軌按期歸來

中國載人航天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

  【中新社北京7月19日電】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空間應用成果豐碩。
  2016年9月15日,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的托舉下奔赴太空。
  在天宮二號上,空間應用系統安排了空間科學實驗、地球科學觀測與應用以及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領域共14個載荷,主要項目的研究水平位於國際前沿,技術發展也處於國際先進行列。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入軌以後,各應用載荷按照計劃順利開展實驗、試驗,各個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工作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近3年來獲取了豐碩的實驗數據和成果。據統計,空間應用系統共安排載荷工作近2萬次,上行指令20萬條,接收數據4300余軌,原始數據量近100TB。
  在基礎物理前沿方面,國際首台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鍾,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鍾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是國際空間冷原子量子傳感器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天宮二號伽瑪暴偏振探測儀(POLAR)是國際首台寬視場、高效率的專用宇宙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儀器,開闢了伽瑪暴偏振探測新窗口,成功探測到55個宇宙伽瑪暴事例,為國際伽瑪暴聯合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空間科學實驗方面,天宮二號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完成了中國首次空間從種子到種子的高等植物全周期培養實驗,驗證了利用光周期反應原理調控植物生長的設想,發現了植物的生物節律在微重力條件下受到抑制,植物開花基因在微重力條件下的表達與運轉規律,以及微重力促進葉脈網絡發育等結果。
  在地球科學觀測與應用方面,天宮二號安排了三維微波成像高度計、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多波段紫外臨邊光譜成像儀等先進遙感載荷。迄今,空間應用系統分發了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70余TB,支撐了70余項對地觀測項目的研究。目前天宮二號公益用戶單位近80家。
  在新技術方面,天宮二號上還開展了伴隨衛星的實驗項目,它是繼神舟七號以後第二顆在空間飛行器上釋放的伴飛衛星,成功開展了伴星釋放、駐留和伴隨飛行試驗,獲得了清晰的組合體圖像,同時也進行了微小衛星新技術的試驗和驗證。
  當前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按計劃穩步實施,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將在軌運營十年以上。空間站將面向前沿科學探索、人類生存和太空活動,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
  目前,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規劃部署了13個科學實驗櫃、艙外暴露實驗平台以及共軌飛行的巡天望遠鏡,支持在軌實施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8個學科領域、30余個研究主題的數百項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
  在科學前沿探索方面,巡天望遠鏡將以接近哈勃望遠鏡的分辨率和大其百倍的視場開展巡天觀測;在人類生存方面,空間站將圍繞人類長期太空生存和提高地面生活質量方面開展研究與應用;在太空活動方面,空間站支持開展遙科學技術、在軌組裝與維修維護、人機聯合作業等應用技術試驗驗證,增強人類的太空活動能力和在軌服務能力,拓展人類的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