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達傾聽心的聲音

  到達五明佛學院時正是午後陽光燦爛時,以巨大的藍天為背景,鋪天蓋地的紅房子顯得熱烈而搶眼,壇城和大經堂的屋頂反射出金色的光芒,艷紅和金黃以極致的簡潔奠定這片山溝的色調。這裡是一個純粹的佛國,彷彿與人界劃開界限,每個人的時空感在瞬間進行了切換。
  五明佛學院坐落在離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城20多公里、海拔4000米左右的喇榮溝內,1980年創建時僅有晉美彭措帶領的32人,後來這裡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常駐喇嘛達到2萬多人。
  在喇榮溝的群山環繞之中,佛學院最高峰上是金碧輝煌的壇城,這裡是信徒們轉經和磕長頭的場所。夜晚的壇城就像一處光明的宮殿,照亮整座山溝上空,成為信徒們修行的指引。佛學院中心是喇嘛經堂和覺姆經堂,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圍繞著經堂鋪滿四面山坡,密密麻麻,延綿數里。
  穿行在經堂和小木屋間的是身披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覺姆,他們是這條山溝裡最動人的風景,空氣中瀰漫著祥和與平靜的氣氛。印度人連續趕路三天後會停一天,他們相信“身體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行走在佛學院,讓人不自覺中也放慢腳步,心漸漸由激動轉為平和。
  在這裡,物質需求降到最低點,僅僅滿足於活著。即便是住在條件最好的喇榮賓館,也處於斷水狀態。喇嘛和覺姆們都居住在面積單層約5平方米、雙層約10平方米的小木屋內,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間,沒有供暖器,房子功能回歸到最原始的睡覺和取暖中。但是,喇嘛和覺姆們的精神滿足度卻達到峰值,最單純的笑容傳遍了喇榮溝。每個人都快樂生活著,認真地挑水,專注地讀書,歡快地跳舞,虔敬地轉經,淡定而安然。心如果足夠強大,外物就只是對身體的供養。
  這裡,既有藏民,也有漢人;既有妙齡男女,也有老人小孩。也許她們有過千迴百轉的故事,有過刻骨銘心的感情,有過滄海桑田的回憶,但此時都只有一個身份——修行者。他們在挑水中沉澱歲月的浮躁,在誦經中讀懂生活的苦難,在轉經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在磕長頭中自我審視和自我反省,從而發現自我,達到聰慧而通透的狀態。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早就告誡世人:“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沒有回歸初心,就會為浮雲遮望眼,從而迷失了方向。
  喇榮溝能成就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一定有它的道理。也許一開始信徒們會被鱗次櫛比的紅房子所震撼,但越到後來,信仰的力量越強大。有的在此獲得新生的啟示,得以輕裝上陣,然後繼續回去闖蕩江湖;有的在此獲得強大的力量,留下繼續參佛,修行勝過外面一切誘惑。在這個長冬無夏的苦寒之地,在這個吃穿住用行都最粗簡化的雪域高原,沒有強大的內心,難以堅持或堅持不久;唯有虔誠的信仰,才會把終老於佛學院作為理想地。在這裡,生與死變得不重要,或者說很平常,但能否有強大的內心面對生死,能否活得曠達,能否活得歡喜很重要。
  世間最堅硬的不是銅牆鐵壁,最柔軟的也不是無形之水,而是人心;世間威力最大的不是原子彈,威力最小的也不是螞蟻,也是人心。修行者也許最終會發現:佛學院最美的風景不是大經堂閃閃發光的金頂,而是一顆顆善願的心,生命的豁達和內心的從容才是這片天地的主宰。從來,離佛最遠也最近的都是人心,陽光的人到哪裡都帶給人溫暖,自我救贖是最好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