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亞羅育在廣西南寧表示

中國有望成為最重要經濟體

  【中新社南寧9月18日電】(記者 楊陳 林浩)菲律賓前總統、菲中瞭解協會名譽主席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亞羅育曾有個擔憂:中國是否會成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
  經過40多年的交往瞭解,亞羅育得出了答案:與其說中國是競爭對手,不如說它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合作夥伴,捐助者,資本和技術的提供者。同時,中國正在成為維護和發展開放世界經濟的有力倡導者。
  18日,亞羅育來到廣西南寧市,赴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進行參觀考察。這是亞羅育的“第N次”中國之行,距離她首次來中國,已過去了44年。
  今年72歲的亞羅育一直致力于促進菲中關係的發展。她是菲中瞭解協會的創始人之一。2001年至2010年擔任菲律賓總統期間,她幾乎每年都來中國,有力地促進了中菲關係。
  談起1975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亞羅育說,“當時中國還沒有實施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很簡單,穿著中山裝,騎著自行車。”而如今看到中國民眾穿著高級時裝,搭乘各種現代交通工具,亞羅育認為,這“已然顯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過去40多年,中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見證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後的巨大變化,中國讓8億人口擺脫了貧困,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減貧成果,我要對中國表示祝賀。”亞羅育說。
  在她看來,中國是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當中最具活力和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並且有望很快成為最重要的經濟體,“中國正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東盟各國意味著什麼?亞羅育認為,這是一種機遇。“去年中菲關係升格為全面戰略合作關係,釋放了雙方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對於其他的東盟各國而言,東盟—中國關係也已變得非常重要。”
  亞羅育指出,從2003年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到2018年通過《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制定未來合作的中長期計劃,中國與東盟關係日益密切有以下原因:
  一是中國和東盟均屬於彼此的“後院”,鄰居之間的良好關係始終是雙方的重中之重。
  二是中國和東盟不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互相的貿易當中,同時也更多地參與到世界自由貿易當中。尤其是2002年《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後,雙方真正成為了親密的近鄰。目前,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了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展望未來,亞羅育認為,東盟—中國將繼續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整體關係中取得進展。
  “中國始終秉持著開放、共贏的態度,攜手東盟共同發展。2018年中國和東盟國家完成了《南海行為準則》新一輪談判。上述友誼基礎和外交領域的新突破,在當前反全球化興起,西方保護主義抬頭、阻礙國際貿易增長的背景下更具有重要意義。”亞羅育說。
  她表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東盟與中國搭建了一個最廣泛的合作平台。雙方日益密切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也將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互補協作和更深層次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