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國人的房地產之咒有望解開

  近十來年,房地產業在中國可謂如日中天,發展的速度創下了世界之最,房價的漲幅同樣是亙古未有。有人做過計算,一般老百姓需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固然,房地產的發展能為開發商、政府和銀行帶來豐厚的收入,但是廣大平民在CPI不斷增長的通脹社會經濟中卻雪上加霜,淪為名副其實的房奴。再加上不法投機商的炒房,房價更是高不可攀,住房成了很多人,特別是困擾工薪階層一生的大問題。
  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安居才能樂業。住房應該是發展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內容,熱別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實現“住者有其房”的目標。房地產業在中國經過幾番陣痛後,最近有個可喜的消息向國人傳來,有望解開魔咒。
  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樣板示範城市——深圳,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它正式宣佈:住房體制二次巨變。日前,深圳最終版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正式發佈,這意味著,被稱為先試先行的深圳房改,終於正式落地。
  深圳樓市新政規定: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只有40%。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將達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三類保障性住房總量將不少於100萬套。人才住房:價格為市場價的60%左右,面積小於90平,可租可售。安居型商品房:價格為市場價的50%左右,面積小於70平,重點面向符合財產收入限額標準的本市戶籍居民,可租可售、以售為主。公租房:租金為市場價的30%左右,特困及低保、低保邊緣家庭最低可降至10%。重點面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居民、為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行業人員、先進製造業職工等群體供應,面積30-60平為主。這是多麼讓人振奮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幾乎每一個深圳人都有機會:按照計畫,到2035年,深圳新增約550萬人,按照三人一戶計算,大概需要183萬套新增住房。而深圳規劃170萬套住房,幾乎可以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
  深圳這些措施,實際上是效仿新加坡的模式:以公共為主,私宅為輔。公共住房占到整個住房市場的80%。而過去我們一直是學習香港那一套,靠賣地來取得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供應,獨享了土地一級開發的增值收益,開發商天價拿到的地,自然要賣天價的房。在這一模式下,香港的地價越來越貴,房價越來越高,絕大部分人一生都為一個狹小的房子而終年奮鬥,生活淒苦可見一斑。這次由修例引發的香港暴亂,其深層原因與不健康的住房體制不無關係。
  一定意義上,深圳樓市新政可以視為是對剛剛落幕的七月政治局會議精神,一個響噹噹的落地回聲。人才房降價至60%,安居房降價一半,公租房最低可降至10%。這是貫徹執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先行步驟,“四成商品房+六成人才房保障房”,是建立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探索。從這個角度看,深圳樓市新政,可謂住房制度改革啟航的重大信號,不僅對深圳樓市影響深遠,對全國房地產市場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透露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房地產正在面臨歷史性轉折。
  房地產,這個壓在普通城市居民脊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有望被深層改革之風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