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牙山,人生路

  在馬牙山頂隔空望雪,是我此趟“絲綢之路蘭新行”的最後一站。
  馬牙山位於天山天池西南,海拔3056米,背靠皚皚雪峰,面向波光粼粼的天池,山頂上綠草茵茵,卻又亂石穿空,尖石林立,宛若一排排巨大的馬齒,因此得名。
  天池很美,恰似一塊渾然天成的綠寶石,鑲嵌在天山的半山腰,但乘船巡湖,賞綠品水,到底還是抵禦不住“炎炎夏日,遙望雪山”的誘惑。況且,我已近30年未見那“積雪如練,晶瑩剔透”的情景。
  就這樣帶著對“六月飛雪”的憧憬,在海拔2750米的第二觀景台附近,我悄然脫離團隊,準備獨自上山。
  雪啊,那銘刻童年記憶、未因時間離去的匆匆步履而變得模糊不清,相反,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悄然入夢,侵蝕我心。
  童年生活除了人為導致的“饑寒交加”,剩下的便是寒風呼嘯,赤腳踏冰凌,雪地拾柴草的困窘和艱辛。
  老家在閩東山區,每年12月到次年3月,下雪結冰是常有的事,農家的孩子迎風斗雪,上山砍柴,撿拾豬草也是迴避不了的事。
  和我叔叔相比,我父親除了會幹一手地道的農活,一般農人家所熟知的手工活他沒有一樣會。眼瞅著堂兄弟個個都能自豪地穿上他們的父親親手編織的草鞋,暖暖地踩在因冰凌拱起的鬆軟的泥土路上,聽著“咔嚓咔嚓”的響聲,我除了羡慕,便是多了幾許嫉妒。
  誰叫我父親的雙手笨拙呢?
  因此,上山砍柴,下地拾掇豬草,我除了打赤腳,就沒有別的選擇,但農活還是不得不做的。如果說還有意外的報酬,那便是寒冬臘月、驕陽炙烤磨練出我的一雙“鐵板腳”,冷也不怕,熱也無懼,如同我這雙手,雖談不上靈巧,卻剛健有力。至今,我的左手掌上還清晰地嵌著勞動種下的繭,恰是兩顆蠶豆,堅硬、透亮。
  大學畢業工作至今,已整整三十年,早已離開故鄉,離開那片積雪三月也不化的深谷密林,再也找不到機會可以邀上當年的摯友親朋,重走一回後山上那條蜿蜒曲折直往山頂蓮花盤的林間小道。聽老家的人說,我走後,就沒怎麼下雪,偶見三三兩兩的幾片雪花,還沒來得及落地就化而不見了。
  老天就愛捉弄窮人,當年衣不蔽體,卻常常是天氣奇寒,積雪數月也難融,懸崖峭壁上冰柱倒掛,長達數尺,哪怕到了夏初五月,遠遠望去,還是寒光四射,耀眼矚目。
  再也沒有機會重見老家雪花飄飄的場景了,唯有掌邊那硬實透亮的繭分明在不時地提醒我:到哪兒,都別忘了勞動的本色,啥時,也別丟了那股“勇往直前”拚勁!
  這樣想著,我決意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還“行不行”?
  “帶上我吧,我也想挑戰,挑戰自己!”
  說話的是貝貝,她是個跟團的大二女生。身邊憑空多了個穿著時尚,身材窈窕的美少女,直抵山巔的信心陡然大增。
  在棧道的拐角處,我停下腳步,深吸一口透著天山雪水清寒的空氣,靜靜地站著,積蓄力量,迎接挑戰。
  我們團一行30人,女同胞占六成,沿著當年馬幫駝隊的路線一路游到新疆,算來已經足足一個星期,或是都有些審美疲勞的緣故吧,加之來的路上導遊一再強調“坐完纜車,別沿著木棧道登馬牙山”,說什麼“特別難爬,低溫接近零度”,怕大夥適應不了“高山氣候”。
  導遊的話或出於安全考慮,但也不全是唬人,早在報名這條線路時,旅行社也一再通知和強調要大夥帶上防寒秋衣,說天山上的氣溫低,擔心“高原反應”。
  前天,吐魯番火焰山的地表溫度高達攝氏55度,低處海拔為0米,到今天我要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馬牙山頂,氣溫不到10度,可謂是“冰火兩重天”矣,而這,對我恰恰極具誘惑力。
  年逾半百,還是那麼好強。可喜耶,可悲乎?
  我是大地的兒子,來體驗生活的,要接受大自然的檢閲,就必須以最樸實、最虔誠、最原始的心態和大地母親來個親密的零距離接觸。
  “哇,你走得好快哦。”聽到聲音,轉頭一看,才發現貝貝已被我落下十來米遠,看她手扶欄杆,喘著氣,像是有些累,我便折回幾步,把唯一的一瓶水遞給她,並接過她的雙肩挎包,決定讓她走在前面。
  和天池周邊高大的灌木鬱鬱蔥蔥不同,這一帶由於海拔高的原因,斜坡上、巨石間儘是匍匐的草,難得見到哪怕是低矮灌木。偶爾偷懶,避彎取直,便離開木棧道,徑直地踩在草皮上,感覺特別柔軟,格外愜意。
  遊客一路遞減,先前人頭攢動,聲音嘈雜,到現在卻常常是“勝景不見人,薔薇獨自開”。
  “人呢?怎麼這麼少?”貝貝停下腳步,斜倚欄杆,最後把目光定格在遠處的天池,不無感嘆地說道,“好美的天池啊,像一塊翡翠,掛在天山的胸前。”
  “哇——,你看那孩子。”貝貝的驚訝聲,格外地刺耳,我猛一抬頭,這才發現,我們正走在馬牙山脊柔軟的草地上、離最高處的那塊石峰已不到20米,而令我驚訝的是那位穿著黃色T恤衫,稚氣十足的男孩子,他穩穩地站在馬牙山頂的最高處,雙手前伸,打著勝利者的“耶”字手勢。
  我跑到孩子身邊時,這位身高大約一米,年齡大約不過八九歲的男孩子,剛好照完像,正俏皮地從一塊石頭跳下來,穩穩地站著。
  沒來得及徵得他父母的同意,我興奮地抱起孩子,貝貝也不著痕跡地站到我身邊,面對遠處白茫茫雪山,我們齊聲吶喊:
  “山高,人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