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相遇書店

  一座城,總有幾家讓人驚喜的書店。趁著到哈爾濱參加第十七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的機緣,便去探尋當地的書店。
  哈爾濱的書店數量雖然沒有成都那麼多,不過也是獨具特色,像果戈裡書店早就聽說過,自然對這家以名人命名的書店大有興趣。
  在抵達哈爾濱的第一個下午,我就和深圳李傳新、東莞徐玉福和成都傅天斌等書友去中央大街尋訪舊書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央大街並沒有舊書店,倒有兩家新書店,讓商業街多了人文氣息。先是在一個櫥窗裡看到“雪島書店”的標誌,湊巧的是這一天是週年慶,全場圖書打八八折。書架陳列的圖書並不算多,且有一些圖書作專題推薦,因是即將公佈新一屆諾獎,故有一架陳列獲獎的圖書。
  逛書店,發現也有店員手寫的推薦語。比如《存在主義咖啡館》貼了一張便簽上寫道:薩特聽見了存在的“嗡嗡聲”,加繆觸摸到世界“溫柔的冷漠”,波伏娃想要“咀嚼開花的扁桃樹,咬下夕陽的彩虹牛軋糖”,海德格爾拿著鎚子尋找大地上的小房子……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此生,除了物盡其用,別無他法。我們走在大路上,勇敢地進入這個世界,存在著我的存在。這說明很有“存在”的味道。不知哈爾濱人閲讀這樣的推薦語會有如何反應。像這樣的介紹在書店還有許多。
  在書店閒逛,翻翻書冊,倒也有味,如今書店能閒逛又有安逸的氛圍,也難得。須知有的書店太熱鬧,而有的又太“冷”。雪島書店雖小,卻還是有文創區,也有沙龍,有些“小清新”,書店創始人鄒迎晞說:“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一個點上,它就像是一座島,生長出我們期待的空間,無論周邊是怎樣的世界,都可以在這裡得到一片安寧。”我看到也有介紹雪島,稱它有著“構建一百個類似雪島的、理想的世界,讓人類更幸福、長出更好文化生態”的初心,是台灣觀光工廠教父黃信彰二十年後重回冰城的傾情實踐;有著“覆蓋全中國主要城市,把所有愛閲讀、有思想、願分享之人聚集起來”的抱負,還有“等佳木斯到哈爾濱的高鐵開通了,要和朋友們一起來這裡度過週末”的美好心願……
  再前行數十米,即看到傳說中的中央書店。此店上下五層,圖書按照不同的類別分區,頗具規模。進到書店,在右側有一面牆為“哈爾濱印象”,這裡陳列著手繪、攝影明信片,三元一張,這裡亦有郵筒便於寄信,這樣的設施在成都的書店並不多見。右側有幾冊與哈爾濱有關的圖書,並沒有自己想閲讀的。在查詢台查找與成都有關的書冊,發現這裡也有《九天開出一成都》《文物中的成都生活》,這也是讓人開心的事。
  直奔三樓,因此層有收藏、美術、書法等類別的圖書,也許有舊書亦未可知。到樓上卻看見文房四寶和文創品的陳列,卻沒有舊書。倒是看見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專櫃。這裡陳列的圖書密密麻麻,頂天立地,讓人震撼。大家聊書店的觀感:“這樣位於商業街的書店,好好運營應該是一家‘網紅’店。”
  然而,中央書店看上去與傳統經營的書店無疑,給人沉悶之感。
  逛罷書店已近五點鐘,眾人即搭的士回到旅館,因七點鐘,陳子善先生在果戈裡書店有一場“走近一個真實的徐志摩”專題講座。
  早就知道果戈裡書店,這是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和黑龍江省圖書音像發行集團共同打造的書店,與通俗上所說的獨立書店還不太一樣。不管怎樣,能獲得“最美書店”的榮譽說明其具有一定的特點。書店在二樓,走進去即感受到書香氛圍。進門即看到一讀書少女的雕塑,這就讓人有幾分好感。其右側是文創區,雕塑背後即平時活動的場地,在其左側陳列著一架架的圖書,且以翻譯作品為主打,也有“得到圖書”和“樊登讀書”等類別的專櫃,感覺這家店適宜“打卡”,若想淘書卻未必會有滿意之書。
  七點鐘,講座正式開始,然前來聽講的本地愛書人數量並沒有想像的多。子善先生侃侃而談,從邵洵美的文章《徐志摩是黑龍江人》說起,談起徐志摩的種種故事,有新發現也有新史料,聽來很過癮。
  講座結束之後,杭州徐志摩紀念館館長羅烈洪也講一講其眼裡的徐志摩,紀念館側重於實物佐證徐志摩的經歷,不僅如此還創辦《太陽花》刊物,談徐志摩、新月社,以及民國相關的文化人物,迄今已出版六期,並廣獲好評。
  鄭州的馬國興兄曾出版過《我曾侍弄過一家書店》,在觀看過書店之後說:“這家書店與我想像的有差距。”毛邊書局·桃蹊書院主理人傅天斌也有這樣的感慨。如今的書店既要給人美好的印象,也要有貼切的內容和恰如其分的服務,才能留得住讀者。
  有趣的是,這三家書店雖然風格各異,卻代表了冰城的書店風景。從這書店裡,我似乎感受到了哈爾濱愛書人的溫馨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