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獎獲得主凱林在滬表示

攻克癌症仍「任重道遠」

  【中新社上海10月29日電】29日于上海開幕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新晉”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威廉‧凱林成為此間媒體重點關注的對象。
  威廉·凱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其研究成果已被用於抗癌新藥研發,但人類攻克癌症仍“任重道遠”。
  10月7日,威廉‧凱林與另外兩位學者一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革命性的發現使人們理解了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
  雖然距“收穫”諾獎不到一個月,威廉‧凱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已被認為有望為對抗貧血、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的新策略舖平道路。
  對此,威廉‧凱林透露,其諾獎成果正在被用於研發治療部分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的新藥。
  低氧誘導因子(HIF)如何應用於疾病治療?威廉‧凱林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可通過藥物干預,將人體感知氧氣的通道效率提高或者降低。“舉例而言,有些藥物可以穩定低氧誘導因子,從而給身體造成一種身處高海拔、缺氧地區的假象,身體將自發產生更多的血紅細胞。”
  而率先在中國獲批的全球首創腎性貧血新藥羅沙司他便是基於此種原理而被用於貧血症的治療。
  威廉‧凱林表示,雖然包含低氧誘導因子的藥物可被用於治療某些癌症。他認為,在攻克癌症的路途上,人類仍“任重道遠”。
  科學研究證明,在很大程度上,癌症與一些特殊基因的損壞有關。威廉‧凱林說,直到2001年,國際人類基因組才公佈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他以汽車修理做比喻,“如果不能理解它的全部‘零件’,修理工作便很難展開。”
  儘管其研究成果已被用於進行癌症治療新藥的研發,威廉‧凱林仍表示,並不能用同一種辦法解決所有種類的癌症。
  “人類對癌症的攻克會是漸進式的,我希望20年後,我們能够控制大部分的癌症。”威廉‧凱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