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的詩

  現代詩要寫得好讀,還真不容易,因為好讀不等於淺白,而是要深入淺出,在平白的文字裡蘊藏深刻的寓意。我的詩,自設理想,既想青少年能讀懂,長者讀後還需沉思才能揭示本質意義。
  吳再兄的「格律新詩」大多朗朗上口,以抒情式的美文筆法書寫詩意情懷,我想他的初衷是廣大讀者都能讀懂。寫令人讀不懂的詩,倒底是想賣弄什麼學問呢?不妨讀一首吳再的〈在寂靜中寂靜〉:「即使庭院深深/依舊還有靈魂與洪水/書裡,我用一扇水晶鏡面/複製了一個青春的我/飛揚,飛揚跋扈/像哪吒剛剛出道//世上不缺烏鴉了/沉默的烏鴉也在深深庭院打坐/在秋風自由的區域/看手機,上微信/就是不說過火的話/像剛剛受罰的人//一個人沉默久了/會變成一棵樹/在一個靜寂的院子裡獨自開花/或者,像一尊泥土羅漢/一轉身,擔心頭會扭斷/一隻烏鴉渴了//也會尋找一個有水的瓶/一群烏鴉在百鳥爭鳴中/常常成為被忽略的一小撮/即使庭院深深/依舊有鳥與鳥人/跟青苔一道沐浴陽光」。
  當下現代詩受到冷待遇,很大的原因是低門檻甚至無門檻,什麼口水詩人、下半身詩人都跳上舞臺,大展身手,且搏得滿堂掌聲,不知是讀者的弱智還是詩人的反常 ? 大部分的詩人所寫之詩,處於兩個極端,不是寫的白如散文,就是晦澀若猜啞謎,要讀到一首深入淺出、詩意盎然之作,竟然可遇不可求 !
  菲華文壇,長期以來都有現代詩領先散文小說的傳統,總有一群寫詩為樂的詩道之友,寫詩不疲,就是偶遇低潮,仍可期待奮起之時。我在撰寫幾篇推介吳再兄宣導的「格律新詩」後,再引薦一首為例,只為有詩為證,說明他採取的中間路線:既不太白又不太玄的新古典主義詩風,首先吸引讀者讀詩再說,至於不同的讀者有什麼各自的要求,那是進門再求深入了。寫好讀的詩,確實值得詩人們多用點心思去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