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公報一詞之變,透露中國開放佈局新調整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李曉喻)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表述相比要求更高。北京學者認為,這是新形勢下必然之舉。
  目前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中高端供給相對不足等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一時期,需要以開放促創新,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從實踐經驗來看,開放體制水平越高,開放效果通常就越好,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越顯著。”
  中國持續擴大開放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則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奠定了基礎。
  據官方數據,201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達4.6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並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二大服務進出口國。在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之際,中國仍被視為最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額超過100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從不斷放寬市場准入,對外商投資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再到通過《外商投資法》,發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國正加速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中國已經有基礎、有條件把開放型經濟體制推向更高水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說。
  張威也表示,相比過去,中國開放型經濟已經發展到更高程度,與世界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在此情況下,中國有能力向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進。
  至於“更高水平”將高在何處,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11月1日透露,“更高水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範圍更大,包括優化對外開放的空間佈局,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等。
  ——領域更寬,包括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全產業擴大開放,要加快金融、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層次更深,包括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