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進補”

  近日有人問我,秋冬季節怎樣進補?
  中國南方人有個習慣,秋風吹便要進補,以增強未來日子的體質,抵禦寒冷空氣削弱人體抗病能力。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只有秋冬季節才能殺一隻雞或買一斤肉來補一補營養不足的身子。
  現今社會物質豐富,其實每日的三餐,有魚有肉,餐餐都在進補,對於飲食的要求,食巧多於食補。
  中國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秋天涼快,冬天寒冷及乾燥,可以選擇滋而不燥熱,材料易得,又易於烹煮的湯類。粵人喜歡的「豬肚雞」和閩南鄉村人盛行的「姜母鴨」,都是簡單又美味的補品。
  年前帶著孩子到泉州旅行,在美食街見到多家以「姜母鴨」為招徠的餐館,便進去其中一家,吃起來感覺味道不錯,只是偏咸。回港後我照樣煮一次,孩子們吃了起來大呼似足泉州吃過的,而且不會過咸,比在泉州吃的更美味。
  東莞和惠州一地帶有許多餐館掛著「豬肚雞」的大招牌,也曾試吃過幾家,感覺是名氣大,實際上並不好吃。原因是烹煮的時間不足,材料沒問題,雞肉煮不出味,豬肚仍然生硬。
  其實,泉州的「姜母鴨」和廣東的「豬肚雞」都要經過文火久煮,美味自會令人回味。
  「姜母鴨」和「豬肚雞」最好用瓦煲煮,如家裡沒有瓦煲,用不鏽鋼鍋也可以。
  「姜母鴨」原料為:全鴨一隻,生薑三、四兩(切塊),當歸三、四錢,食鹽適量,清水三碗,先大火煮滾,再小火煮兩小時。
  「豬肚雞」原料為:豬肚一個,雞翅膀四、五隻,當歸三、四錢,鹽適量,水八碗,先大火煮滾,再小火煮兩小時。隨人喜愛,也可加入紅棗、枸杞或胡椒。
  菲律賓沒有明顯季節,更不宜「熱補」,居住此地的人甚少有人缺乏營養,「姜母鴨」和「豬肚雞」都只宜淺嚐,不可大量進食,遊子們久久吃一次,可解思鄉之情,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