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兒孫自有兒孫福

  古時有一飽學秀才育有一子,少時頑劣,稍長看似略有長進,一日秀才考其所學,問天何以對,兒撓頭不答,其母急指地,巧的是地上有灘雞屎,兒誤解順口答曰:“雞屎”。秀才搖搖頭又問:“父對啥”?乃不答,母以指指己暗示為母,子見其母以手指胸誤答為乳(奶),秀才怒其愚拙不爭,隔天甩手出家帶髮修行做了遊方和尚。
  秀才夫人本是大家閨秀略通文墨,其夫走後雇請塾師教子勤奮讀書求上進,後高中三甲,秀才遊方返鄉,見一豪門為母慶生,一打聽是其兒高中,於是上門化緣,給米給錢都拒之,索紙筆書一詩飄然離去,詩曰:“憤氣離家十八秋,鬥米千錢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飄然離去,妻兒知後急追不見影蹤。
  另雲古時有一富豪家有良田千畝宅百間,地界都用青石條圈之,一日攜其幼孫看地界,幼孫說:“爺爺真好,用這麼多青石條圈地,日後沒飯吃時,挖去賣了可換多少米糧”。
  富豪見幼孫如此不爭氣,回家越想越憋悶,一氣之下散盡大部家財出家當和尚,事隔十幾春秋,化緣路過一村莊見一富戶慶生,一打聽是外來戶,近前一看,高坐廳堂受祝貴婦似是老妻,細問迎賓管家,才知道在他出家後不久,他家遭火災,妻兒逃難此地,遇一好心窯主收留,因窯主無兒,收其子為螟蛉,數年經營廣置田產後成當地首富。
  富豪聞言無語,索紙筆留書:“散財離家十數秋,施捨錢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其做馬牛”。
  故事版本雖不同意思相同,都是告誡世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做馬。
  兒孫自有兒孫福,說得確是精闢。不說古時,就如今有多少人省吃儉用為兒孫積攢錢財置產置業,兒孫或發達或謀生進城了,買套房住別墅,鄉下家業成了擺設,有的只是過年過節住幾天,有的乾脆成了閒置。更有那賺得鉢滿盆滿的官家、富商,若是攤上不肖子孫染上賭毒、商場失意,敗光家產連老本都拿去還債的例子也隨手可拾。
  不過,時下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成了網上熱議,為了兒孫不輸在起跑線,新的孟母三遷故事也隨處可見。
  誠然,寒門出貴子終屬鳳毛鱗角,縱觀古今,出相入仕的成功人士出自布衣者不多,就連當今清華北大和其他拔尖高校學子來自鄉下的所占比例也不大,這些都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說道做了佐證。
  一邊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一邊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兩種說法都有道理,讓多少人糾結,多少人迷茫。我想,不用糾結,不用迷茫,俗話說:“進門靠師傅,修為靠自己”。能為兒孫創造良好的起跑線固然是好事,但是兒孫自身修為更重要,長輩不用勉力克意為之。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君不見,達貴官人、商界鉅子通過自身拚搏而來者有之,當然,有官爹富爸罩著,上進、求財事半功倍也是事實。不過,官爹富爸可遇不可求,想發達,腳踏實地依靠自身修為拚搏更實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兩種說道並不矛盾。有一條好的起跑線固然省時省力,布衣上進,依靠自身修為拚搏成功,雖付出的努力較多,卻也可殊途同歸。“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說法雖有點無奈,卻是說得貼切。
  “子孫若勝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的名言給兒孫自有兒孫福作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