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

  在貴州,苗家女人身上就像是一個色彩斑斕的花圃。那“拋功撥”——袖花,一朵朵花團錦簇,流光溢彩,分外妖嬈。無論是龍鳳、水牛,還是飛鳥、楓樹等各種美圖,無不表現出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苗族服飾是女人的情感和愛戀,是用心綉出的盛裝。
  行走苗寨村道,可見苗族的男便裝較為簡樸,一般為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女便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下裝為各式百褶裙和長褲,布料多為青色、藏青色、藍色、黑色。說實在的,我真不曉得苗族服飾為什麼大多是深色?他們為什麼喜歡這種顏色呢?阿吉導遊說;因為苗族信仰萬物,崇拜自然,在他們眼中這些顏色就像大地、天空、森林一樣遼闊幽遠。苗人追求的是一種超然境界,用服飾欣賞自我,讚美生活,憧憬幸福未來。
  在苗寨偌大的中央廣場,隨著銅鼓聲響起,我看到一群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跳起《祝酒歌》,她們頭戴銀角,頸繫項圈,再飾以銀頭花、銀梳銀泡、銀簪、銀手鐲、銀鎖等,似一道道銀光閃爍,讓人眼花繚亂。金色的陽光普照苗寨,她們跳起來,舞起來,身穿盛裝張開雙臂似翩翩欲飛的蝴蝶,“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為迎賓禮儀而穿著的苗族服飾,也是苗家女子出嫁時穿著的苗族服飾,更是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誰不說苗家好風情呢?苗族服飾就是斑斕的蝴蝶,飛舞在貴州、黔東南、廣西,飛舞向神州大地……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反映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前,我曾讀過王超玲的《中國明代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服飾審美觀念比較》一文:在明代,人們把身子包得嚴嚴實實,形成寬衣博帶、衣領緊扣、裙長拽地的中式服飾式樣,服飾一般在人體與衣料之間留有空隙就顯得那麼寬鬆,顯得那麼飄逸。而朱和平教授在《中國服飾史稿》書中指出:為什麼明代官服在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形或圓形的飾有鳥獸的圖案呢?他說,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是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鷴,六品為鴛鴦,七品為鸂鶒,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而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卻是一品綉麒麟,二品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與八品相同綉犀牛,九品綉海馬。鳥獸之分,文官和武官顯然不一樣,以此服飾體現古代朝廷官階地位。王超玲則提出: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對於服飾崇尚顯露人體之美,追求用服飾突出人體的曲線美,於是,服飾成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綜合反映。其實,中外人們追求服飾潮流,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也提高了生活的質量。
  服飾之美無處不在。苗族服飾就是中華服飾文化中的一朵浪花。當我一眼看到苗族服飾時,不禁想起古代的明清時官服,有那種威嚴的君王風度。在我看來,女人一身苗族服飾裝扮,儼然出嫁時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怯與激動。但女孩穿上苗服卻透出一種天真的快樂,穿苗服的女孩是天使。在西江千戶苗寨,我讓孫女穿上苗族服飾照了張像,看她戴上銀飾,儼然是一個苗族女孩,手中的相機“咔嚓”一聲,在她年幼的心靈留下一個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