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昆說到《史記》

  一民文友多次提到菲華女詩人錢昆(曾燕菲)為紀念父親自費出書是件極有意義的事。
  錢昆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她千辛萬苦四處奔走蒐集父親的遺作,採訪父親生前的朋友,彙編成冊以紀念父親。
  日前筆者遇已故的著名僑領楊振殊的女兒。談到孝道,她說父母在時我們要盡孝,父母不在了我們也要盡所能表達孝心。
  錢昆出書出父親的畫冊,表達的就是愛心。
  古今中外,許多人甚至名人在世時並不見有什麼「成就」,也不被世人所發現,倒是逝世後有時是多年後才被發現、承讓。李時珍的《本草鋼目》,司馬遷的《史記》等就是這樣。
  眾所周知,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因上書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而觸怒了漢武漢,遭受宮刑,雖經一度消沉但他並不趴下,而是重新振作起來接過父親的「史筆」終於完成了《史記》的編寫工作。
  《史記》完稿後並沒有立即面世,而是在司馬遷死後多年,由他的外孫楊惲拿出來讓人傳抄的。
  沒有外孫楊惲,就沒有《史記》。
  還分什麼「內外孫」?重在孝心!
  他的外孫把《史記》稿公開了,人們才發現其價值,成為後世史家修史的重要資料,成為歷代史學愛好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多年以來,許多有識之士都在探討菲律賓華文教育,如何提高華文教育質量,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其中有一條便是:教師與學生都必須瞭解中國歷史,學習歷史知識,懂得中國歷史,領略中華文化的偉大。
  讀一讀、講一講《史記》,好處多多。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歷史,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