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有三個好老師

  一個人的成長,與他的老師至關重要。
  老師,有學校的教師,也有在生活道路上邂逅的智者。
  筆者已屆耄耋,總愛回憶往事,回憶曾經遇到的好人、壞人;回憶那些至友恩師……感謝時代感謝生活,感謝菲律濱,讓我在半個多世紀中遇到三個了不起的老師。他們不但教我知識,更教我如何做人。
  上世紀60年代,我在泉州培元中學(“文革”中改稱二中)教語文兼教歷史。在外人眼裡,“文史教研組”大多是些有“歷史問題”的教師,右派、歷史反革命……而筆者接觸了他們一段時間後,覺得他們都是些知識淵博的人,如被稱為“泉州第一通”的陳泗東、國學活字典的沈瑤珍、歷史博士沈翰奎……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時的筆者求知若渴,顧不了許多了,便主動地親近他們。他們每天早上要輪流清掃教研室,我悄悄地替他們掃;外出參觀、教研活動,畢竟他們年紀大了有許多不便,我常扶著他們、替他們辦些生活上的事……
  也許是看我這個年青人“還可以”,便毫不保留地教給我許多知識,教學上的、生活中的和人生的經驗與教訓……
  尊重知識必首先尊重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尊重人尤其是老人,你也能得到應有的尊重,獲得無價之寶。
  遇見的第二個老師是呂文俊。他的父親是民國時期的有名拳師,家就在舊時的泉州少林寺附近。他小時候也學武術,也許因此他後來成為著名的書法家,書法有“少林風”,剛健、遒勁。現在泉州承天寺天王殿大門前兩旁壁上的“龍吟”“虎嘯”正是出自於他的大手筆。
  上世紀70年代,筆者拜他為師,主學劇本創作。那時他是泉州高甲戲劇團的編劇;之前是泉州木偶劇團的編劇;更早他編過不少抗日小話劇、歌劇……
  向他學習寫劇本,學到更寶貴的是他的人格。他為人剛正不阿,廉潔奉公,雖窮不貪。香港有位好額人要買他的字來裝飾商樓,他婉言謝絕了,但又不卻人家好意,便介紹了另一位“賣文”的書法家。
  正因他的為人清正,也才在“文革”後被原泉州市市長(菲律濱歸僑)王今生十分信任地推為修復泉州承天寺的全權代表。
  一個人立得正,才能受人尊重。
  遇見的第三位老師是菲華人熟知的“青陽莊氏一老人”。他是位慈善家。施善扶貧做公益事,數十年一貫隱姓埋名。就是日前菲律濱錦繡莊氏宗親總會為慶祝成立90周年約稿,筆者小結了他的行善之路寫了篇文章,他還是阻止披露真實姓名。
  我雖與他相識十來年,總覺得還是“相識恨晚”!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太多太多的知識,尤其是做人的道理。他總是稱自己“文化程度低”,但從他的口中說出的話,往往要比哲學家、社會學家還勝一籌。他的話,讓筆者的晚年生活過得更輕松、愉快。
  “凡事要替別人多想想,不要老是想自己要怎樣怎樣,不顧他人。”
  “一個人能做到不貪,才能取信於人。才快。”
  “知足、看透、放下。”
  ……
  都是他說的。尤其是“放下”兩字更為透徹。一個人倘若“看透”了,不作計較了,但還耿耿於懷不放下,還是要受罪的。
  難怪呢,“青陽莊氏一老人”雖已90多歲高齡,身子骨卻還硬朗著哩!他多次登上故鄉的清源山參觀孝女亭“菊芳亭”和孝子橋“合秀橋”,少他十幾歲的筆者自嘆弗如。
  三位老師的教誨,令筆者受益匪淺;三位老師傳授的知識,筆者這一輩子用不完,也該讓筆者的兒女、孫子們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