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以後想什麼?

  看見這個題目,有人會提出疑問:人死後心臟停止跳動,腦電波消逝,已無記憶和思維能力,還能再想什麼呢?
  請諸君不要誤解,筆者這裡所說死後想什麼,並非是指死者死後所想,而是死者生前或彌留之際用遺囑或遺言“所想”。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大主題,也是大自然界新陳代謝發展的必然規律。人類是地球上有智慧和情感的高級動物。生前,從嬰孩到老年,每個健康正常人的大腦除睡眠休息外,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思維活動,想生活、工作、學習,想婚姻、家庭、子女,想過去、現在、未來等等。總之,都在想這想那。一個人什麼時候想得最多最遠?有人說是即將同死神見面時。不知此話是否正確。
  當然,這種“所想”人皆有之。只不過是由於各人所具有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文化知識、生活閲歷等高低深淺不同,在對待和處理個人死後的問題上,認識和看法都不一樣罷了。對於唯心主義的有鬼神論者來說,相信人死有靈魂,世間有因果輪迴,“善人成仙上天堂,惡人變鬼入地獄”。因此,燒香磕頭還願,求神拜佛保佑;請陰陽先生觀風水測寶地,開靈隆殮厚葬,修墓建碑顯世,上光耀祖宗聖德,下陰庇子孫後代。於是,生前囑咐家人親友不惜花費巨大人力財力,舉行隆重葬禮,在世人面前熱鬧熱鬧、風光一番。對於唯物主義的無鬼神論者來說,特別是那些胸懷遠大理想的人,他們對生與死、榮與辱有正確的認識和看法,自覺地將整個身心交給人民的利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前途。生前勤懇工作,無私奉獻;死後不為功名,默然離去。他們不相信人世間有天堂、地獄,有鬼神、靈魂、因果輪迴,只知“人死如燈滅,屍朽化泥塵”。惟有浩然正氣、高尚情操、偉大精神永存。於是,他們生前留下遺囑或遺言,要求將自己遺體火化。在這方面,中國黨政軍領導人首先帶頭移風易俗,從1956年開始,先後火葬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賀龍、徐向前,聶榮臻,李先念,鄧穎超等,其中有的骨灰存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有的將骨灰撒向祖國江河湖海和生前戰鬥過的地方。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鄧穎超在病重住院期間,距去世20多天前給黨中央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信中提出7點要求。要求遺體解剖後火化,骨灰不保留撒掉。不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所住房舍,應交公使用,萬勿搞故居和紀念。對周恩來和自己的親屬、侄兒子嚴格按照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辦事,不搞特殊照顧。鄧大姐臨終前留給世人這份“特殊遺囑”的字裡行間,無不閃耀著光芒,充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高風亮節的可貴精神。
  上述中國黨政軍領導人死後,他們雖然沒有一塊墳地,但是他們的一個個光輝形象猶如一座座無形的巨碑永遠聳立在中國和世界人民心中。
  後來,殯葬制度實行改革,火葬取代了土葬,全國每年火葬的人數逐漸增多。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達、思想覺悟的提高,人們對自己死後的遺體處理,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不少人為了在死後給人世間留下一點有用有意義的東西,自願將遺體獻給醫學事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剩餘價值。
  據報載,近些年來,上海市出現了“捐獻遺體熱”,幾千名來自各行各業人員踴躍報名登記,要求死後獻出自己的遺體或眼角膜,供醫學研究和病人之用,為人類作貢獻。在全國各地也有類似的消息報導。這說明,人們的生死觀、榮辱觀發生了巨大變化,改變了幾千年來封建迷信的陳舊觀念。
  那麼,人死以後究竟應該想什麼?這個問題不難解答,其正確的答案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就是:“忘掉自己,想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