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不良習慣

  讀到主流媒體《菲律濱星報》的一篇社論《改掉不良習慣》(Breaking bad habits),這是勸告、忠告、互勉,的確其不是針對任何群體或個人,是要大眾有正確的認識,以防止亂拋垃圾和廢物處置不當。話說聖誕節那天,颱風烏殊拉帶給大岷區傾盆大雨,到了下午,人群已經從黎剎公園消失了。然而岷市官員報告說,從聖誕節前夜到隔天早晨,從公園拖運了至少60公噸垃圾,其中12噸重的垃圾從12月25日中午開始堆積。這遠高於去年同期從公園收集的垃圾量。
  社論認為,這凸顯了本國垃圾問題背後的最大因素之一:不良習慣。公眾對正確處理廢物的重要性的認識令人深惡痛絕。菲律濱人通常會保持房屋清潔,但別無其他想法將垃圾丟棄。在公共場所缺少垃圾桶以及效率低下的垃圾收集系統通常會加重這種不在我家後院的思維方式。垃圾被扔到任何地方,包括在水道中,「垃圾瓢蟲」認為垃圾會被沖走,只要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別在乎。骯髒的習慣涵蓋了所有類型的固體垃圾;不僅包括塑料,而且還包括金屬、玻璃、紙張、木材和醫院廢物。
  負責清理岷灣的人們感嘆,儘管近幾個月來他們竭盡全力,但仍有大量垃圾倒入水中。固體廢物也繼續使街道排水溝變得混亂,加劇了洪水氾濫。骯髒的習慣能被打破嗎?有社會責任的媒體敢於提出來,認為必須在年輕的菲律濱人、學校或社區計劃中灌輸正確處理垃圾的重要性。政府必須對廢物進行有效的管理,並適當執行法律法規,以防止亂拋垃圾和廢物處置不當,相信在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下,有可能打破不良習慣。
  聖嚴法師談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從知道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開始。而傳統上很多人推崇「公德心」,作為公共的道德,也是團體或社會中,大家都必須遵循的合法行為。公德心不但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條件,更是維護社會秩序及國家安定的基石。目前社會上有許多沒有公德心的人,都是因為「自私」在心中作祟所引發的;另一項原因就是生活教育失敗所產生的結果,造成積弊成習。想做得徹底完美,就有賴大家共同發揮高度的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