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茶問道蓮花峰

  曾與友人造訪九日山後,欲順道續訪蓮花峰石亭古寺,但因導航儀找不著位置,又沒有嚮導,只得悻悻而歸。
  初秋的午後,再一次與友人驅車石亭寺,尋茶問道、訪古品茗。蜿蜒的石階兩側,茶樹與相思樹競綠。兩頭表情傳神的老石獅迴首對視,守護著簡約的蓮花峰山門,兩側門柱書“西天紫竹千年翠、南海蓮花九品香”,未入山門,先品楹聯佳對,更神往那歷久猶香的九品綠茶。
  鐘樓鼓樓簇擁著半山檐歇山式的石亭,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代。正德元年(1506年)春,鄉民在蓮花岩之巔禱雨,有鄉人趙省庵、黃竹崖、黃玩槐等人鳩工伐石,於蓮花岩之麓構亭,樑柱、屋蓋全部採用花崗岩條石,故稱“石亭”。又因北宋‧戴忱題《蓮花石》詩句 “一蓮花不老”,別稱“不老亭”。
  歲月斑駁了石柱,梵香熏黑了橫樑,唯有前石樑“一塵不染”、二架樑“心理了悟”,兩側石柱上一眾古樸、精妙的對聯,記載了古寺的風雨滄桑。
  西北面朝東南的石亭古寺,亭前三生石橫臥,俯視古城豐州全境。陰翳幽靜的蓮花峰巒,吸吮了山泉及晉江源水,古寺又賦予它遠離塵世喧囂的禪意,真是種茶育種的天然好場所。
  寺後榕須盤繞的石頭上,“蓮花荼襟,太元丙子”的石刻引人駐足,依稀想像東晉年間蓮花峰茶園繁茂、如襟如帶的景象。
  沿著小徑攀向峰頂,山巔有一簇奇石相擁,天成八瓣,古樹攀岩,石縫其間,酷似蓮花。一行謁“鼓石”,紛紛撿起地上石塊敲擊,祈願石頭如傳說所言發出回音,護佑雙親長壽健康平安。
  斜著身子穿越狹窄的石縫,登頂望雲台,盡情領略“會當凌絶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鼓起勇氣坐上“金交椅”,考驗一把運氣和膽略,環視四周茶園,綠意盎然,石亭古茶又即將迎來秋後豐收季。
  繞過巨石陣,另一面崖上,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後任晉江知縣的戴忱游蓮花峰時所刻篆體詩書:“此石非頑石,成因浩劫塵。一蓮花不老,過盡世間春”,冠絶一時。
  返回寺後,一塊不顯眼石頭上,陰刻“岩峰茶香 高惠連”。據《瀛僊高氏姑娘柱家譜》載:高氏安平衍派宗支三世惠連,官兵部尚書。高惠連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來泉任郡守,石刻為其任職泉郡游蓮花峰時所留,見證了石亭綠茶悠久的產茶、制茶史。
  走完石亭古寺,賞閲無數石刻珍寶,大夥在驕陽熱烤下口乾舌燥,熱情的主持邀請我們在“別苑”品茶消暑。
  經典石亭綠茶熱騰騰奉上,聞一聞茶香沁人心脾,品一口但覺芬芳洋溢、味如甘霖,不枉“道光御賜,上品蓮花”之譽。茶室懸掛著傳淨大師97歲高齡時所書“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靜身”楹聯,閲後頓覺浮躁熱氣消減不少。
  歲月蹉跎,石亭綠茶飽經興盛輪迴。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印尼萬隆會議。印尼各地僑領自發聚會雅加達,成立華僑支援委員會,在雅加達和萬隆各設分會。石井古山村旅印尼僑胞洪載德為萬隆分會主要負責人,全權負責總理在萬隆期間的安全和飲食。
  為了總理的飲食安全,南安石井籍僑親許萬言應洪載德之邀,受聘任總理廚師。期間他為總理烹飪地道閩南美食,使剛剛經歷手術創傷、急需調養身體的總理大加讚賞。總理回憶起,自己過去曾經用石亭綠茶招待嘉賓,喜飲家鄉石亭綠茶的許萬言向總理反映古茶一度停產、面臨斷種一事。日理萬機的總理回國後專門指示有關部門加以重視,石亭綠茶得以恢復生產。
  2007年6月旅居印尼的石井許氏宗親許榮爵,榮光回石井許厝埔謁祖,家鄉人民送給他的禮物就是聞名遐邇的蓮花峰茶。
  今日蓮花峰裡,樹立著“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石牌,劃定種植保護區,蓮花石亭綠茶年產量雖不高,古香古韻卻得以長存。
  尋茶問道蓮花峰,品茗聞香三生石。不老亭裡,梵香繚繞,信仰永不老,蓮花峰上,觀音菩薩始終端莊慈祥、護佑四方。前生歸天命,今生當努力,來生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