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行業

  「黃色」一詞在傳統上是指色情行當,色情小說叫「黃色小說」,報刊的色情版又叫「黃色版」或「鹹濕版」。
  近月不知哪位高手在香港創造了「黃色商圈」,邀請反中商人加入,主旨是合力去中,推行建立「香港國」,加入者以飲食業人士最多,加入人士必須做到不用中國貨,不用中國原料,連廁所的廁紙也不可用中國製造。有「黃人」趁機供應非中國製廁紙,怎知黃店老闆用非中國廁紙試抹屁股,質地不理想,甚有怨言。
  日前進入一家粥店吃早餐,付費的收條寫著: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飲食店是否「吸客」,很大的一個條件是好吃、廉價和環境舒適,缺一不可。至於反中的「五大訴求」,反而不是重要,如果「吸客」條件尚缺,政治口號,尤其是反祖國口號行頭,前景可以想像。
  把商人分成「黃」和「非黃」,其實是很壞的做法。在政治上有敵對的蔡英文也不抗拒和大陸做生意;視中國為競敵的特朗普也不禁中國貨銷售;英國人也用中國電子產品。由中國父母所生,甚或在大陸出生的人,卻舉著米旗和花旗反中,豈不是叛逆漢奸?
  人類社會的成員分工合作,有工人,有農民,有軍人,也有商人,各司各職,是粗略的分類。當然,仍有更仔細的分擔,比如官員、漁民、教師、宗教師、廚師、工匠等。在人類智慧「現代化」的今天,我們贊成一些行業不要過份沉迷於政治鬥爭,比如救死扶傷的醫務人員,供應食糧的工作人員,你有不同的見解,對有傷、有病和肚子餓的人也得先救命,救肚子,如果因政見不同而奪人命,文明人和野蠻人不是無分別?
  有些宗教要求信徒上繳收入部份用於教務和救助,有理有據。
  現今,黃色商圈也採用此收繳法,入圈者除了要上繳部份經商收益,還要遵守「規章」,宣傳政治理念。
  「黃店」的推動,加圈者守他們的法,繳他們的規費,看似是他們的「捱打」和「打人」,兩廂情願。多年來,尤其戰後,非註冊社團也採取類似的組織形式和收「土地」東錢。但問題是連經商也劃分為同山頭和非我山頭,加入政治和暴力管理,是社會結構的倒退和醜化,社會學家和當政者應探討其合理和非合理,合法和非合法,不可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