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

我守護在武漢金銀潭的重症病房

  【本報訊】據中新網報導,57歲的陳德昌是上海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他主動請纓,除夕夜隨上海醫療隊緊急趕到武漢,奔忙在照顧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的一線。上海醫療隊支援的第一批醫護人員136人,來自上海各大醫院,主要分成普通救治隊70多人和危重症救治隊60多人。陳德昌說,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病人情況比較嚴重。在他工作的病房裡,29個病人有16個上了呼吸機,同時面臨物資短缺的難題。當他們作為上海醫療隊進駐時,原有醫護人員已連續工作近一個月了。這次出征,比想像中要艱苦。

支援北三區:救治重症病人

  我們是1月26日下午正式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進駐之前經過了一天的防護培訓。應該說,金銀潭醫院的情況還是蠻嚴重的。
  這是武漢專門收治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醫院,有400多個病人分散在各個病區,重症病人大概130-140個。醫院主要分為南區和北區,我們上海醫療隊負責整體接手北區二樓和北區三樓的病房,加起來70多個病人。北二樓的病人情況稍微好一點,北三樓全是重症病人。北三區的病房是醫院這次專門由普通病房改建的,搶救條件相對簡陋一點。
  我主要負責情況比較重的北三區。有29個重症病人,有16個上了呼吸機,屬於危重病人,很多人血氧飽和度只有90%-91%(註:正常值為98%)。重症病人的特點就是呼吸困難、肺纖維化,有時候氧氣也不容易輸進去。
  我們進去的時候,原來的醫護人員都非常疲憊了。他們的工作節奏都特別緊張,強度大,人員少,物資緊缺。這個病區之前只有7-8個醫生,40個護士,大家24小時連軸轉,工作量是很大很大的。要照顧這麼多病人,他們一些人幾乎晚上就不回家了,24小時在醫院裏邊,已經有快一個月了,非常累。
  另一方面,金銀潭還在不停接收新的病人,前兩天新開了兩個病區。入駐頭一天,我下班從病區出來時,救護車正好把病人往裡送。所以他們是非常需要支援的。這次國家支援湖北,採取了對口支援的模式。除了我們之外,陸軍軍醫大學也支援金銀潭醫院,主要負責北區4-6樓。
  我和我愛人都是第二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畢業的,軍人出身,雖然後來從部隊退役轉業了,但心裡還是有一種軍人的責任感。2003年SARS時,我也參與了一些防控,但沒有到北京小湯山醫院這樣的一線去。現在國家有難,挺身而出是天職,國家需要你,你總歸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年三十上午,院裡就打電話給我,說報名衛健委通過了,“你趕快去參加培訓!”我就急忙趕去培訓,培訓大概兩個多小時,主要講了一些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培訓完了後,我問大概什麼時候會走?當時得到答覆說還沒有通知,“估計是要到武漢一個類似的小湯山的新建醫院去,可能還要幾天時間。”我就回去吃年夜飯去了。
  除夕夜的傍晚六點,家裡年夜飯剛上桌,電話就來了,說:“今天晚上馬上就要走!你趕快趕到醫院,到醫院領完物資就趕快去機場。”我匆匆地吃了一碗家裡的米飯,然後就出門了。
  家人還是很支持我的,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顧慮,主要就是個人的防護。走之前,愛人反覆叮囑我,“一定要做好防護”。她幫我準備了一些過年的衣服,我當晚把它穿上,當作是護身符。我也準備了很多個人物品,因為我知道,這次可能短時間內回不來。

防護培訓:參照埃博拉病毒

  到達後的第一天,我們發現,金銀潭的醫護人員防護做得非常不錯,目前醫務人員基本上沒有被感染的,他們在這方面特別重視和努力。當然,不是說重症病人的傳染性就強,輕症病人也一樣傳染,只是重症患者可能咳嗽得多,噴出的飛沫比輕症病人多,傳染風險稍微大一點。
  另一方面比較奇怪的是,金銀潭檢驗科的檢驗師們從來不接觸病人,只是做化驗和測試,結果卻有4個感染上了。他們是怎麼被傳染的呢?專家推測,一種可能性是,在進行化驗測試等高危操作時,病人的血液樣本暴露在空氣裡形成氣溶膠,氣溶膠裡的攜帶病毒就傳染給這4個檢驗師了。如果是這樣,那這病毒是很厲害的,不接觸病人,一點血液在外面,變成氣溶膠就有可能被傳染。傳播途徑也因此能分為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主要傳播途徑它可能都占。
  最後,我們內部參照了陸軍軍醫大學應對埃博拉病毒的防護程序,做了多層保護。我之前在ICU工作時也有防護,但主要是防止耐藥菌傳播,不是特別嚴格,因為它沒什麼傳染性。一般就是穿隔離衣、戴口罩和帽子,口罩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了。現在是必須穿防護服了,防護服外面還要穿隔離衣,帶護目鏡、面罩和口罩,還有兩層手套,兩層帽子。為了防止感染,有女隊員把長髮都減掉了。我們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

“來了就是吃苦的”

  因為我們是整體接手,所以花了時間進行工作交接,目前還蠻順利,金銀潭這邊留下了一個聯絡人,負責配合和協調。
  總體來說,目前一些病人的情況在好轉。我的病房裡有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在裡面治療兩個禮拜了,呼吸困難,喘氣非常吃力,上了呼吸機。接手第一天晚上我一看,他的血氧飽和度只有90%左右,我當時想,“居然這麼重,可能會比較棘手”。當天晚上我們醫護人員值班,第二天我去看,血氧飽和度上升到93%,他自己也說感覺好了一點;還有一個40-50歲的病人,有譫妄,有時候會有妄想,情緒非常不穩定。我們給了做思想工作,用了藥,目前看他的情況也能慢慢穩定。
  我們也收了第一個新病人,來的時候,病人情況很危急,血氧飽和度最低只有40%,經過全力搶救,現在病人血氧飽和度上升到了98%,人也清醒過來了。總之,病人還在源源不斷地送過來,我們也沒有想過什麼時候能回去,現在正是需要鼓舞士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