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國蔓延,其不僅成為全球共同挑戰,也再次凸顯各國制度、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如何在理解尊重各國不同國情、不同“打法”基礎上形成全球戰疫的最強合力,是一道難題。
  從國內動員到國際合作,從雙邊外交到多邊舞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全球戰疫時刻的一系列動作,展現了中國的解題思路——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始終保持一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的“同理心”。
  ——站在中國看世界,這份“同理心”首先體現在“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理解他國感受和處境。
  在習近平與多國領導人的對話中,“感同身受”成為關鍵詞。他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目前德國面臨疫情嚴峻挑戰,中國人民感同身受”;他對韓國總統文在寅說,“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韓方目前遭受的疫情和困難感同身受”。
  相互“理解”,也一直是習近平與世界互動的一個重點。一方面,在與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印尼總統佐科等人交流時,他感謝對方國家對中國及其抗疫努力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均表達了對這些國家困難處境和嚴峻形勢的理解,願盡力提供支持和幫助,更向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相信戰勝疫情後,中英相互理解會更深入”。
  在他國面臨困境和挑戰時,選擇並肩作戰還是隔岸觀火、同舟共濟還是幸災樂禍?從中國給出的答案來看,無論“感同身受”還是增進“理解”,這些樸素的外交語言代表了習近平增進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共同療愈疫情創傷的努力,也是在為國家之間深入開展戰疫合作夯實基礎。
  ——站在中國看世界,這份“同理心”還體現在“推己及人”,與國際社會開展建設性合作。
  中國抗疫最艱難時期曾得到來自世界的大力援助,在國際疫情加劇蔓延的當下,習近平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報李的民族”。在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互動中,他呼籲攜手拉起最嚴密的聯防聯控網絡,先後十餘次表示中國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信息分享到病毒檢測,從物資供給到疫情趨勢預測,他一一部署,督促落實;從區域公共衛生應急聯絡到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他發出倡議,更積極推動。
  中國外交部3月2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已向80多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向世衛組織提供2000萬美元捐款,支持其開展抗疫國際合作,並向多國派出專家組支援抗疫。
  這些努力,有利於國際社會抗擊疫情,也有利於降低疫情境外輸入風險、鞏固本國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同理心”正為中國和世界戰疫凝聚合力;對國際社會而言,“同理心”還是對抗干擾和雜音的一劑“良藥”。輿論場一直不乏試圖“甩鍋”他人、污名化他國合作抗疫努力的論調,甚至出現類似“尋求抗疫領導權”“搞慷慨政治”的極端言論。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私心”和“口水仗”,將顯著降低國際合作成本。
  ——站在中國看世界,這份“同理心”還體現在“換位思考”,及時回應外界關切,合情合理表達中方關切。
  在雙多邊舞台,習近平及時向世界介紹中國抗疫第一手經驗和進展。“中方已經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願同各國分享防控有益做法,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研發”,“中國將加大力度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要攜手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能力”,這些表述直接切中國際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
  同時,對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直言不諱表明關切和中方訴求。在與中國公民尤其是留學生比較集中的英美等國領導人溝通時,他都強調希望對方國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維護好這些人員的“健康安全和正當權益”“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據報道,目前中方正增加臨時航班,為確有困難的海外學子歸國提供便利。
  通過換位思考回應外界關切,中國展現了一份“同理心”;而表達中方關切並呼籲他國採取行動,則需要相關國家也拿出“同理心”,以增進理解擴大共識。
  美國學者傑裡米·裡夫金曾在《同理心文明》一書中呼籲,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中建立起同理心文明的全球意識。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秉持“同理心”絕非“唱高調”,而是被一次次危機所證實的必然選擇。邁過意識形態鴻溝、放下制度和社會偏見、包容歷史文化不同、真正將彼此視為命運共同體的一員,人類方能匯聚戰勝疫情的最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