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科學家預測提前數十年

高溫濕熱氣候已經成為常態

  【本報訊】近期本地高溫頻現,多地體感溫度飆升。其實這類高溫濕熱天氣的出現,正好印證了去年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對全球各地氣候環境研究得出的結論。哥大地球所於去年5月8日發佈的報告曾指出:菲律賓和全球大部分地區正經曆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高溫濕熱氣候,而早先曾有科學家預測這種氣候將在本世紀末出現。
  這一氣候變化比科學家先前的預測提早了幾十年。人類經歷的體感溫度在全球範圍內飆升,在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出現了數千次罕見甚至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溫和濕度,而且這種極端天氣正在變成一種“常態”,
  地球研究所強調:“大多數人都知道,濕熱比幹熱更難處理。一些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氣候變暖可能導致出現罕見的、既熱又濕的氣候。但是,他們的預測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已經出現。” 
  菲律賓氣象局的監測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星期內幾乎每天都出現40攝氏度的體感指數。
  在5月9日,在甲美地省桑利岬,菲律賓局記錄到50攝氏度的體感溫度(即熱指數);2019年葛丹戀迎斯體感溫度曾達到52.2攝氏度;去年4月6日南部武端市體感溫度曾達53攝氏度。
  地球研究所報告還引用了《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指出科學家用一種叫做“濕溫計”即類似用濕布包裹溫度計的方法測量全球氣溫,這樣能夠測出空氣的溫度和水分。
  如按上述方法測得溫度為35攝氏度,則意味著該國家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根據地球研究所記錄,多次在菲律賓地區用“濕溫計”測得溫度為從29到30攝氏度,這說明菲律賓的宜居指數處於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邊緣。
  該報告還引述了之前氣候環境研究的結論,稱“即使是最強壯、最適應的人,在“濕溫計”達到32攝氏度時也不能進行正常的戶外活動。在這種氣溫面前,大多數人都會崩潰。35攝氏度被認為是理論上的生存能力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