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昌古城邁向新生 打造武漢城市新“名片”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於223年依武漢蛇山築夏口城,同時興建黃鶴樓,寓意“以武而昌”,由此開啟武昌近1800年曆史沉澱和文化積累的序幕。現如今,武昌古城作為武漢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發源地,在武漢市暨武昌區政府的保護和改造之下邁向新生,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新名片。


武漢黃鶴樓景區

 

  登臨武昌蛇山之巔的黃鶴樓環顧四周,不僅可以欣賞武漢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龜蛇鎖大江”、“一橋飛架南北”等雄壯景觀,而且放眼西望蛇山腳下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與門前的孫中山先生銅像、黃興拜將臺、彭劉楊三烈士亭、十八星條旗噴泉花壇等首義文化公園景點連成一片。不遠處,辛亥革命博物館呈現“V”字型聳立,“起義門”古城牆、楚望臺遺址公園等盡收眼底,這片熱土濃縮了辛亥革命百年的首義文化精華。
  蛇山東南側的曇華林歷史文化片區,素有“武漢城市之根”的美譽。在1平方公里的古街區域,散佈著文華書院(華中師範大學前身)、石瑛故居、錢基博老宅、瑞典領事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等52棟優秀歷史建築和武漢近代史遺址遺跡,以其獨有的老街古韻、風土人情和別樣的藝術氣息,成為網紅打卡首選之地。
  東北面的都府堤街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共五大會址舊址、毛澤東舊居等“紅色”景點比鄰而立,是遊客瞭解中共成長歷程的重要窗口和進行愛國愛黨教育的基地。隨著武漢革命博物館、中央紀律建設陳列館相繼落戶,都府堤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紅街”。毗鄰的戶部巷,作為“漢味小吃”的代名詞和城市名片享譽全國。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

 

  武漢市武昌區武昌古城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稱,以上長江以南的區域大致就是武昌古城的範圍。歷史上武昌古城內坐擁紫陽湖、都司湖、蛇山、鳳凰山、花園山、胭脂山等“九湖十三山”,既是依山傍江、山水營城的典型代表,又是昌盛市井的傳統城市生活發生地。這裏有黃鶴樓上文人墨客、英雄將相的家國情懷,有長江商道、漢口開埠帶來的開放包容,有辛亥首義熱血鑄就的首義精神,有共產黨人頑強奮鬥的紅色記憶,有江夏民居、過早文化承載的市井生活,已成為武漢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辛亥革命博物館

 

  目前,武昌古城內仍然集中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古城輪廓和117處歷史建築,獨擁“名山、名湖、名橋、名樓”等稀缺資源,古樹名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頗多,具有特色風貌型、風景名勝型和近現代風貌型三類綜合的景觀資源。通過多年挖掘和保護,該區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30處, 古建築9處,石刻1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1處。受保護的一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3處,二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1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40餘項。
  武漢市暨武昌區政府高度重視武昌古城的保護工作,先後建立了多級保護體系,注重歷史文化城區風貌保護及控制,依照規劃陸續實施了首義廣場、辛亥革命博物館、蛇山南坡、中共五大會址、戶部巷、曇華林正街等一系列的城市文化地標區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但仍然存在古城特有山水格局未能彰顯,部分山體受建築侵佔;傳統格局空間尚存,在城市建設中缺乏保護展示;市民落後的生活水準與千年古城風貌區發展定位不匹配等問題仍待解決。

 


武昌首義文化公園

 

  近年來,武昌區高度重視武昌古城保護建設工作,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堅持全域保護復興、堅持全生命週期等原則,秉承“建古香古色的城、住老街老巷的人、引有質有產的商、聚有品有名的客”的理念,高標準規劃和實施武昌古城復興建設工程。通過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審慎推進武昌古城的保護利用與更新復興,在保持其歷史原真性基礎上不斷優化生態、改善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並從功能完善、業態導入、社會治理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古城活力,確保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留住文化根脈。
  當前,武昌古城改造正式啟動。武昌區聘請伍德加帕塔、清華同衡、仲量聯行等頂級設計策劃機構,全方位、深層次、高水準編制了《武昌古城整體策劃》《大黃鶴樓武昌古城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武昌古城蛇山以北地區保護提升規劃》等築城方略,基本形成以得勝橋千年老街、黃鶴樓、首義文化區為縱軸,以東西城壕、蛇山、張之洞路為橫軸的“一縱三橫”的空間結構,引導武昌古城的整體復興,展現武昌古城千年曆史文化與“山江際會”的古城生態格局。
  同時,在交通設計上注重靜態交通、慢行交通的引導,構建“15分鐘生活圈”。明確“大黃鶴樓武昌古城歷史風貌旅遊區”總體目標,按照“舊城複修、文脈複歸、生態復原、生產復興”的原則,對照國家5A級景區的標準,通過“景區、街區、社區”三區合一的系統化方式,建設人文活態傳承與藝術文旅創新相融合的武漢歷史之城重要展示區。
  此外,根據武漢市亮點片區建設統一安排,編制了《武昌古城亮點片區實施性規劃(2020—2021年)》,佈局實施舊城更新開發、老舊社區改造、景觀整治、公共服務、道路及市政設施等6大類41項特色工程,採取“政府主導、整體更新”“政府指導、市場開發”和“政府引導、居民自發實施社區微更新”等多種方式,推進古城片區的保留修繕、保護利用、環境整治和更新重塑。

 


武漢黃鶴樓景區

 

  目前,武昌古城正在大力推進蛇山以北片區改造,著力提升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文化藝術、旅遊等業態集聚,開展部分優秀歷史建築及老舊房屋修繕,其中一期核心區已建成開放,展現了“古城慢生活,藝術新天地,大美武昌城”的城市名片。預計到2021年,得勝橋千年古軸建設也將全面完成,屆時一座千年曆史文化沉澱與山江際會生態格局相輝映、人文活態傳承與藝術文旅創新相融合的武昌古城,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