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滑稽劇《上海的聲音》將隆重登場

滑稽戲如何也“活”起來“火”起來

  “哪天你們看到《七十二家房客》又都換成新面孔了,滑稽戲新舊交替的階段性傳承就算完成了。”上海人民滑稽劇團與青藝滑稽劇團合并成立上海獨腳戲藝朮傳承中心(上海人民滑稽劇團)之際,擔任中心主任的王汝剛曾表示。
  4月5日至7日,原創大型滑稽劇《上海的聲音》將登上東方藝朮中心東方名家名劇月。而本月24日起,經典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在天蟾逸夫舞台連演三晚,開票首日就售出7成以上門票。“《上海的聲音》票房好,我更開心。”王汝剛坦言,“希望它能成為新時代的《七十二家房客》。”
  滑稽戲過去不太重視戲劇結搆,以致受限於深度和廣度。《上海的聲音》不是光想出噱頭、抖包袱。
  “我們這次是話劇的坯子、滑稽的段子、新喜劇的路子。”王汝剛用一句話概括《上海的聲音》的特點。
  “逸夫舞台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是經典版,主演是王汝剛、毛猛達、沈榮海這一批上海觀眾耳熟能詳的滑稽戲演員。《上海的聲音》也有王汝剛、陶德興等壓陣,挑大梁的是我和陳靚、錢懿、曹雄等中青年演員。”擔任《上海的聲音》出品人的潘前衛說,這可能是兩者最明顯的差別。
  “壞棕繃修口伐?”“雞肫皮甲魚殼!”“電冰箱、電視機有口伐?”上海弄堂里,叫賣聲的演變折射出城市的變化。為何選擇“聲音”切入,潘前衛說,在這部作品中,可以聽見上海一些已經消失的聲音,代表一個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對於老上海人來說,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對於新上海人來說,是融入城市的一把鑰匙,通過上海各種各樣的聲音,更好地融入這個海派大都市。”
  《上海的聲音》原型是編劇俞志清的話劇劇本。“我們做這出戲,膽子很大,有些冒險。”王汝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