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隆平院士致敬!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昨天上午在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後數萬民眾冒雨送袁院士最後一程。對袁隆平院士的貢獻,我們謹表示無限的敬意!
  長沙治喪期間,習近平主席委托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代為慰問並致送了花圈。江澤民、胡錦濤等人也分別致送了環圈。出於對袁隆平的敬意,成千上萬的民眾自動自發前往殯儀館獻花弔唁。一位研究雜交水稻的院士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廣大人民的深切悼念,這是歷史上罕見的。
  袁隆平原籍江西省德安縣,一九三零年出生于北平。在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到湖南安江農學院工作。他於一九六四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多次獲得突破,畝產由原來的三百公斤上升到一千多公斤。在雜交水稻研發獲得優異成績後,他應邀訪問了美國、菲律賓、印尼、巴西等國,傳授培植雜交水稻的經驗,使當地的水稻產量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人口眾多,但耕地面積少,耕作技術落後,產量偏低,導致全國人民的溫飽成為問題。吃飯問題一直是中國的難題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一個時期必須實行糧食配給才能勉強渡過難關。自從雜交水稻育種成功後,畝產大幅上升,後來的第二代、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產量更加突飛猛進,達到空前的記錄,徹底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據介紹,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已達二億四千萬畝,僅年增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八千萬人。
  雜交水稻在中國獲得成功後,袁隆平出於對世界各國人民的關切,四十年來,他和他的研究人員先後應邀到美國、越南、印尼、緬甸、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為水稻研究人員提供建議和諮詢,為八十多個國家培訓超過一億四千萬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為解決世界饑餓和貧困問題作出了偉大貢獻。
  一九七九年,袁隆平來菲參加國際水稻研究所會議。後應菲律賓華人農業專家、商總現任理事長林育慶先生的邀請,袁隆平及其團隊來到菲律賓,協助林育慶先生的機構研發雜家水稻。二零零一年,菲中合作推出“西嶺八號”熱帶超級雜交稻,現已經推廣到菲律賓全國,成為稻穀種植的主要品種。
  讓中國的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貢獻。這是袁隆平的生平夙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他的心願實現了,現在雜交水稻不但使中國糧食生產走在世界前沿,也幫助全球幾十個國家的糧食生產獲得優異的成績。他的噩耗傳出後,全球各地紛紛作出強烈的反應,認為這是中國和世界的巨大損失。
  雖然袁隆平院士走了,但是他的雜交水稻技術留在人間,他的科研團隊仍在世界各地孜孜不倦地傳授科學育種經驗,帶動各地的糧食生產不斷出現新的高峰。人們預期,在克服了各種技術難題後,雜交水稻的技術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攀高峰,以優異的成績告慰泉下的袁隆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