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刻時光的靈魂書寫

  擅寫旅遊文學的菲華作家杜鷺鶯今年四月在香港素人文字出版了她的第三本書《不過絎一朵花的時光》,疫情的行動不自由給了她心靈與思想的自由,這是她在疫情限制下奉獻給讀者的精神食糧。我習慣讀書先讀前言後記,這本書沒有前言,倒有一篇「代後記」:《寫一張明信片,用自己的語言》,該文是作者在菲華作協主辦、我主持的文學分享會上的講稿,主要講旅遊文學的創作心得與體會。印象還是比較深的,我重溫了一遍,還在《世界頭條.菲華作家》公眾平台推送。
  既然沒有前言,那我就從頭開始讀,一口氣讀了四篇回憶性質的文章:〈在複刻的時光中相見〉、〈搖啊搖,到我的外婆橋〉、〈童年,仁安巷記憶〉、〈一字樓青春無恙〉。文學確是適合用來懷舊的,通過娓娓道來。在杜鷺鶯娓娓道來的筆下,晉江鄉下老家近百年的祖厝,雖已老掉大門牙但卻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通過記錄其整理、搬遷祖厝先輩們用過的老物件的過程,還原了一段心路歷程。
  晉江家鄉近二、三十年經歷過城鄉一體化的改造,許多老區都經過拆遷重建高樓小區,不少老房子轉眼遁入歷史,我也親歷過這份體驗,想要留住老時光、老物件需要有環境、有條件。杜鷺鶯與她的家人用四大卡車把從祖厝的房間、閣樓、夾牆中收集的「老古骨」,搬遷到其大哥新裝修的別墅,「這些‘老古董’把大哥嶄新的客廳弄得灰頭土臉。我們都一直沒把握能將修復,即便復原也不知如何安置它們,於是,原先興起為後輩們留點祖先血脈記憶的熱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意靜闌珊。」作者如此感嘆 !
  但〈在複刻的時光中相見〉的結局是美好的。通過家人齊心協力的努力,在一對專業修復老傢俱的木匠父子的手藝下,出現讓人「驚豔」的一幕幕,不但老物件換新顏,還發現了許多老照片、典當地契、業戶完糧執照、教科書、南洋布綻、英文舊報等等。文末,作者寫道:「希望這些在海外生長的晚輩們在這棟以老祖家為基石的別墅裡常來常往期間」,「在複刻的時空中去感悟歷史、汲取能量,更篤定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