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是民主必要“包袱”

  選舉是民主的“包袱”,無避免的禍害。選民智商、情商不成熟的第三世界,每次選舉必造成群體的對立,死傷人數過百。傷痕往往要長時間才能修補。
  今年本地華人關心的選舉,當然是總統大選,本文見報之日,相信已有分曉。香港八日也有特首選舉,候選人只有李家超,他是中央屬意人選,當選沒有懸念 ; 問題是廣大市民是否會接納他,而他能否頂住地產商壓力,平抑上升樓價,同時維持經濟繁榮。
  台灣今年也有市縣長的選舉,台灣現時的政治版圖是綠大於藍,國民黨勇於內鬥,“總統”寶座必拱手讓人 ; 市縣長選舉各候選人憑藉個人魅力,尚可一搏,甚至佔優。只是地方選舉不能左右兩年後“總統”大選的大局,而且可以肯定即便是藍營爆冷,當選人也必定是“藍皮綠骨”的人,對統一大業毫無幫助。兩岸統一,還看大陸決心,國際時局,習近平負有統一神聖任務,他是在等候時機。
  菲國大選雖説主要候選人達五人,但還是小馬和仁妮對決,選前的聚會雙方勢均力敵,並不如民調差距那麼大。雙方支持者常面對面對罵,還好沒造成流血事件。兒媳婦某日在MOA附近逛商場,她身穿紅衣,那是小馬競選顏色,仁妮剛好在那裡舉行造勢聚會,聲勢浩大。一好心人勸她換掉紅衣,以免發生誤會被打,兒媳聽勸,買了一襲白色T Shirt。
  孔子在《禮記大同篇》所形容的社會,是社會主義者千百年來的理想,他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鰥寡孤廢,皆有所養……”李敖解釋選賢與能,選賢大家都明白,“與能”的“與”字則不是連接詞“和”,而是動詞“配合”,所以整句應該是選出賢良,配合有能力者。民主選舉個個當仁不讓,要失敗者真心配合,幫助得勝者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