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心意

  在菲國總統選舉年的「熾熱」氣氛中讀《大學》最適時,「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原以為「心」,只要心中想著為國家付出、為民眾服務,心有善念、有正義感,沒有為非作歹,就是「心」最好的修養。然而從《大學》這一段,來看待「端正心意」的解析,如果心中憤憤不平,心中恐懼不安,心裡有偏好,心裡有憂患,就沒法做到「端正」;因為所看到、聽到,都變成了「心不在焉」,在不安、不平裡頭滾動不停。
  頓然有所領悟,發現「心」要不偏不倚,要保持平和、冷靜的頭腦,沒有偏見、私念去接受、配合、判斷、成就,並不容易。猶如要學習《八大覺經》裡的「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又或者教徒要依教法做到真正的「博愛」、「大愛」、「慈悲」、「無我」,都是對人性的重大考驗。當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接觸了人間的理與事、人與物之後,注定會點燃愛和不愛,喜歡與不喜的念想。
  若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臉書上朋友們在選舉前後的「激烈」反應,各說各有理,沒有完全的對或錯。如靜觀球賽球員的風度、球迷的形象,憶起古老的故事裡有常爭吵的七個兒子,父親拿了七根木棍,一人一棍很快的被折斷。父親後來把木棍綁成一束,就折不斷了。
  母親節朋友發來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名言:「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母愛如聖母瑪麗亞,如觀世音菩薩,以「慈眼視眾生」做到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犧牲、寬恕、忍耐、成就、成全。
  終究是被命運綁在一起的木棍,團結才不會被輕易折斷。「端正心意」才能圓幸福生活的夢想,相信這亦是每一個人「初心」所向往的。